第18章 秦朝(1)(1 / 3)

千古一帝

秦始皇名叫嬴政,戰國時代秦國莊襄王之子,秦王朝的創建者,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皇帝。他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製的封建國家,拉開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曆史的序幕,被譽為“千古一帝”。當時秦王孫異人作為人質落魄於趙國,有巨賈呂不韋將自己的愛姬趙姬割愛於異人為妻。公元前259年,異人之子嬴政出生於趙國。據說他高鼻大眼,胸向前突,哭叫聲音尖厲,像是豺狼吼叫。當時,秦趙兩國正在交兵,嬴政在戰火中的邯鄲呆了3年,幼小的他在喊殺聲中成長。公元前257年,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逃回秦國。公元前249年,異人繼承王位,是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在位3年就病死了。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了王位,因他年幼,國家政權便落入了已是太後的趙姬和相國呂不韋手中。呂不韋被秦王嬴政尊為“仲父”,權勢極大,食邑萬戶,家僮成千,財富巨萬。同時,呂不韋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又召集許多門客搜集史料,編輯了鴻篇巨製《呂氏春秋》以期彪炳千古。趙太後與呂不韋舊情不斷,然而秦王嬴政已漸漸長大並對二人私情似有察覺。為退身計,呂不韋於是就把美男子名嫪毐(lào aǐ)者推薦給趙太後。趙太後非常寵信嫪毐,私下和他生了兩個兒子。由於趙太後的大力扶持,在身邊迅速形成了一個勢力強大的政治集團。這樣,在秦始皇的身邊有了兩個對他政權構成威脅的人,一個是呂不韋,一個就是嫪毐。在秦王八年,即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滿21歲,依照秦國的舊製,第二年要舉行加冠禮,然後就可以親政了。而呂不韋和嫪毐卻在此時向他示威:呂不韋公開拿出了《呂氏春秋》,嫪毐則依仗趙太後的勢力,私自分土封侯。秦始皇在挑釁麵前不動聲色,而是按計劃舉行了加冠禮。而嫪毐卻等不及了,他想乘機叛亂,殺掉秦始皇,結果被早有防備的秦始皇平息,自己被捉,最後處以車裂酷刑,誅滅三族。他的同黨被誅殺的有20多人,牽連的多達4000多家。趙太後和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也被殺,趙太後則被軟禁起來。經過群臣的勸說,秦始皇親自把母親接回鹹陽。除掉嫪毐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呂不韋的相國職位,把他趕出鹹陽,讓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陽。兩年後,秦始皇為了避免呂不韋和其他國家串通作亂,派人給呂不韋送去絕命書,信中對呂不韋大加斥責:“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卻能封土洛陽,食邑十萬?你和秦國又有什麼親緣,卻得到仲父的稱號?你快給我滾到西蜀去吧!”呂不韋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後難免一死,幹脆服毒自殺了。到了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始皇開始了真正的大權在握。此後,他重用李斯、尉繚、姚賈、蒙恬、王翦等文武人才,在李斯“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勸勉聲中,吹響了統一全中國的號角。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中,秦王嬴政采取了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或武力威脅,或重金收買,或離間君臣,或挑撥將帥,或蠶食,或強攻,迅速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進入了一個大一統的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他為了炫耀自己統一天下的功德,確立至高無上的權威,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為始皇帝。以後他的子孫繼承王位,按次序稱二世、三世,妄圖無窮盡地傳下去。

秦王朝建立後,秦始皇在全國實行郡縣製,將全部國土分為36個郡,郡下設縣。確定國家一切重大事務由皇帝決定,朝廷和地方的重要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廢除六國原有的法令法規,統一法律;拆毀各諸侯國原來的城防工事,修建道路,不僅方便了交通,而且加強了中原地區與西南的聯係。戰國時,各諸侯國言語異音,文字異形,秦始皇采納李斯意見,將秦國原來使用的篆書稍加簡化,作為正字,同時淘汰通行於其他地區的異體字。這種經過簡化的篆書就是小篆,是我國第一種規範化的字體。此外,他還采用銅錢作為全國統一的貨幣,對度量衡也作了統一的規定。所有這些舉措的實施,大大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秦始皇這許多作為都是前無古人的,因此,後人稱他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