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秦朝(2)(1 / 3)

沙丘的陰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東南一帶去巡視。隨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趙高。他的小兒子胡亥要求一起去。秦始皇平時挺喜歡他,也就答應了。秦始皇渡過錢塘江,到了會稽郡,再向北到了琅邪(今山東膠南縣)。從冬季出發,一直到夏天才回來。回來的路上,他感到身子不舒服,在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南)病倒了。隨從的醫官給他看病、進藥,都不見效。到了沙丘(今河北廣宗縣西)的時候,秦始皇病勢越來越重。他知道病好不了,吩咐趙高說:“快寫信給扶蘇,叫他趕快回鹹陽去。萬一我好不了,叫他主辦喪事。”信寫好了,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出,秦始皇已經咽了氣。丞相李斯跟趙高商量說:“這兒離鹹陽還很遠,不是一兩天能趕到。萬一皇上去世的消息傳了開去,恐怕裏裏外外都會發生混亂;倒不如暫時保密,不要發喪,趕回鹹陽再作道理。”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車裏,關上車門,放下窗帷子,外麵什麼人也看不見。隨從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趙高和五六個內侍外,別的大臣全不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車隊照常向鹹陽進發,每到一個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車外奏事。

李斯叫趙高趕快派人把信送出去,叫公子扶蘇趕回鹹陽。趙高是胡亥的心腹,跟蒙恬一家有冤仇。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準備假傳秦始皇的遺囑,殺害扶蘇,讓胡亥繼承皇位。胡亥當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趙高知道要幹這樣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就去找李斯說:“現在皇上的遺詔和玉璽都在胡亥手裏,要決定哪個接替皇位,全憑我們兩人一句話,您看怎麼辦?”李斯吃了一驚,說:“您怎麼說出這種亡國的話來?這可不是我們做臣子該議論的事啊!”趙高說:“您別急。我先問您,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嗎?您的功勞比得上蒙恬嗎?您跟扶蘇的關係比得上蒙恬嗎?”李斯愣了一會兒,才說:“我比不上他。”趙高說:“要是扶蘇做了皇帝,他一定拜蒙恬做丞相。到那時候,您隻好回老家。這是明擺的事兒。公子胡亥心眼好,待人厚道。要是他做了皇帝,您我就一輩子受用不盡。您好好考慮考慮吧。”經過趙高連哄帶嚇地說了一通,李斯怕讓扶蘇繼承皇位以後,自己保不住丞相位置,就和趙高、胡亥合謀,假造了一份詔書給扶蘇,說他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又說將軍蒙恬和扶蘇同謀,都該自殺,把兵權交給副將王離。扶蘇接到這封假詔書,哭泣著想自殺。蒙恬懷疑這封詔書是偽造的,要扶蘇向秦始皇申訴。扶蘇是個老實人,說:“既然父皇要我死,哪裏還能再申訴?”就這樣自殺了。趙高和李斯急急忙忙催著人馬趕路。那時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氣還很炎熱,沒有多少日子,屍體已經腐爛,車子裏散發出一陣陣臭味。趙高派人去買了一大批鹹魚,叫大臣們在每輛車上放上一筐。車隊周圍的鹹魚氣味,把秦始皇屍體的臭味掩蓋過去了。他們到了鹹陽,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然後舉行喪葬,並且假傳秦始皇的遺詔,由胡亥繼承皇位,這就是秦二世。二世和趙高葬了秦始皇以後,做賊心虛,怕篡奪皇位的事泄露出來。趙高攛掇胡亥殺害自己的兄弟和大臣,把12個公子和10個公主都定了死罪,受株連的大臣更是不計其數。過了一年,趙高又用詭計唆使二世把那個同謀的李斯也逮捕起來殺了。趙高自己當了丞相,獨掌大權。

指鹿為馬

公元前208年,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利用秦二世胡亥殺死丞相李斯後,自己當上了丞相。從此,趙高更加野心勃勃,妄圖篡奪皇位。趙高做了丞相,把持著朝廷大權,他專橫跋扈,專幹不得人心的事,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對他很不滿,然而他大權在手,官員們既對他恨之入骨,又敢怒而不敢言。一天,趙高悶悶不樂,正在夢想篡權做皇帝,可篡奪皇位是件不容易的事,即使當上了皇帝,朝中文武百官會順從嗎?經過一番苦思,趙高終於想出一條奸計來。一次,趙高趁胡亥正在上朝時,牽著一頭鹿來到殿上,故意對胡亥說:“皇上,臣獻給你一匹好馬。”胡亥一見笑著說:“你錯了,這是一頭鹿,怎說是一匹馬呢?”趙高把臉一沉,然後奸笑了一聲說道:“皇上,這是一匹馬,不信你問左右群臣!”在場的文武百官都默不作聲,生怕說出實話來得罪了趙高,要遭殺身之禍。隔了好一會兒都沒有人做聲,趙高有點耐不住了,他為了在皇上和眾大臣麵前顯示自己的權勢,點出幾個親信來回答,都一致說是馬。這時,群臣中有幾個官員實在忍不住了,紛紛指責趙高喪心病狂、顛倒黑白的行為,他們說:“這明明是一頭鹿,怎麼故意說成一匹馬呢?”可是,退朝後,這幾個說鹿的官員,一個個都被趙高殺害了。從此以後,朝廷中再也沒有人敢說實話了。不久,趙高迫不及待地要篡奪皇位,便派人去刺殺胡亥。胡亥連忙下令左右保駕,可是,大臣們都躲在一邊,不敢上前,僅有一人跟在胡亥身邊,胡亥對這個大臣說:“趙高的陰謀你為何不及早告訴我,不然我也不會是這樣的結局。”大臣說:“要是早告訴你,我不是早被趙高殺了嗎?哪能活到現在呢?”趙高指鹿為馬,欺君欺臣,真是荒謬絕倫、飛揚跋扈到了極點。

揭竿而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病死在路上,奸臣趙高假傳秦始皇的遺詔,讓胡亥繼承皇位,史稱秦二世。胡亥雖然當上了皇帝,可是,大權實際上掌握在趙高手裏。趙高為人陰險毒辣,專橫跋扈,攪得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對他都恨之入骨。公元前209年,一批900多人的壯丁隊伍被押送到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去防守,當隊伍走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時,遇上連綿大雨,沒法前進,隻好暫時駐紮下來。當時推舉陳勝、吳廣二人擔任屯長職務,帶領這支隊伍。雨越下越大,道路和橋梁被大雨衝毀,隊伍不能前進。當時法令很嚴,戍邊的隊伍若不能如期趕到漁陽,就要被殺頭。夜裏,陳勝跟吳廣商量:“眼看限期內趕不到漁陽,難道一個個白白地去送死嗎?”二人商量了一番,決定舉兵起義。為了號召大家,他們利用當時大多數人都迷信鬼神的特點,想出一條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