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
“絲綢之路”是漢朝開辟的一條商路。絲綢之路由誰開辟的呢?又是怎樣開辟出來的呢?張騫是成固(今陝西城固)人,生活在西漢政府對匈奴由防禦轉入進擊的時代。漢武帝聽說匈奴北麵有個大月氏國,是匈奴的仇敵,決定招募使者,前去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正式任命張騫為使者,派堂邑父給他做翻譯,堂邑父本是匈奴一個姓堂邑的貴族的奴隸。他又征了100多人,從隴西(今甘肅秦安縣北)出發前往西域,隊伍隨身攜帶了大量的行裝和禮物。他們一出隴西,便碰上了許多匈奴人。張騫一行100多人全成了俘虜。單於不敢殺死使者,便把張騫等人全部軟禁起來。那時候,匈奴和漢朝表麵上關係還不錯,單於為了留住張騫,把一個匈奴女子嫁給了他。不久,張騫有了一個兒子。張騫一直將漢武帝交給他的出使證明偷偷保存著,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如今被單於放逐到西部,離西域又近了不少路,心裏倒暗自高興。於是他每天專心放羊,等待機會逃走。漸漸地匈奴也不再過問他們。在張騫被俘的第11年,他率領剩下的漢使,終於逃出了匈奴的魔掌,重又踏上尋找月氏國之路。在匈奴生活了11年,張騫已能說一口匈奴話,對匈奴的風情禮節也非常熟悉。因此他們一路行走並沒有碰上什麼麻煩,匈奴人都視他們為自己人。他們終於走出茫茫草原,進入西域的沙漠地帶。他們一連走了幾十天,路上盡是沙漠,找不到人家,也找不到食物和水。虧得堂邑父箭法高超,餓急了,就射些飛鳥和野獸來充饑。最後他們到了一個熱鬧繁華的城市。這裏的人高鼻子,藍眼睛,滿臉胡須,和他們以前見過的人都不一樣。他們以為這就是月氏國,可一打聽,才知這個國家是大宛。大宛國國王早就聽說東南方有一個又大又富庶的漢朝,他們很渴望與大漢朝交往。張騫拿出自己的出使證明,談了自己的遭遇後,受到他們熱烈的歡迎,他們用上好的酒和牛羊肉招待張騫一行。張騫說明了自己出使西域的任務,希望大宛國王能派人護送他們到月氏國,答應回漢朝後,一定請漢朝皇帝用重禮酬謝。大宛王自然樂意幫助張騫。他派了騎兵和翻譯,護送著張騫等人一直到康居,再請康居人護送他們到月氏國去。幾經輾轉,張騫他們終於來到一個山國,這山國就是他們找了10年的月氏國。滿目望去,樹林鬱鬱蔥蔥,田裏莊稼長勢喜人,成群牛羊滿山跑。張騫等人被帶到月氏王的麵前。張騫手執節杖,遞上出使證明,對月氏王說:“漢皇帝讓我轉達他的問候,目前,漢皇帝正在抗擊匈奴,皇上派我出使貴國,是希望月氏與漢聯手對敵,夾擊匈奴。”張騫不知,這時的月氏國的情形與以往已大不相同了。月氏國自國王被匈奴殺害後,大臣們擁國王的夫人做了王,西遷到大夏國境內。大夏人打不過月氏人,便向月氏人投降,兩個國家便合並成一個國家,改名為大月氏國。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他們的生活十分安樂。生活一安樂,就把報仇雪恥的事情忘了。所以張騫把他的來意說明後,國王不願再回到幾千裏之外的故鄉去對付匈奴。從此,月氏國王不再談論匈奴,隻是極其熱情地款待張騫等人。在月氏國,張騫與許多前來做生意的別國商人開始交往,與他們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張騫把漢朝的情況也介紹給了西域各國。一年多過去了,張騫決定返回漢朝。他們從匈奴人足跡較少的南山向東行,沿途又走訪了不少國家,使得這些國家的君主都十分向往漢朝。可是,當他們走到祁連山腳下時,又一次被匈奴逮捕。他們被軟禁了一年。後來單於死了,為爭奪王位,匈奴發生內亂,便無暇顧及張騫。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張騫帶著他的匈奴妻兒以及堂邑父逃出了匈奴。當他們重新回到首都長安時,13年已經過去。去的時候,張騫還是個年輕小夥子,如今卻兩鬢斑白。而去時的100多人也隻剩下他和堂邑父了。拜見漢武帝後,張騫談了月氏國不肯出兵的原因,以及自己兩次被俘的經過,還詳細談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漢武帝聽得入了迷。為了表彰張騫的卓越貢獻,漢武帝拜他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為奉使君。漢武帝得知匈奴正在內亂,便封張騫為校尉幫助大將軍衛青製訂最佳行動路線和作戰方案。按這個方案,衛青果然出師告捷,一舉消滅了匈奴的一支主力部隊。漢武帝很快將張騫提升為將軍,並封了他“博望侯”。公元前119年,漢朝與匈奴展開一場決戰,給予匈奴以毀滅性的打擊,最終將匈奴趕到了漠北。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此通暢。過了兩年,張騫建議漢武帝去結交西域的烏孫國。漢武帝派張騫做正使,帶領副使和將士300多人,帶上許多金銀、綢緞和牛羊,再次出使西域。張騫到了烏孫後,將副使分別派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國,他自己留在烏孫並說明了自己的來意。烏孫王決定先派人去長安,並送給漢武帝幾十匹烏孫寶馬。公元前115年,張騫帶著烏孫的使者回到長安。烏孫使者親眼看到了的繁華和人民的友善,回去後便對烏孫王詳實地作了彙報。烏孫王很高興,決定跟漢朝建立友好關係,並且娶了漢朝公主。張騫從烏孫回來的第二年便病死了。這一年,派到大宛等國去的副使陸續帶著各國的使者回到長安。這些國家和烏孫一樣都和漢朝建立了友好關係。張騫和他的隨從幾次出使西域,到過36個國家,對於溝通西域和漢朝的關係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