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亂
東漢末年,張角以“太平道”為掩護,在治病傳道的同時,向道眾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簡稱“黃天泰平”)的思想,於公元184年率眾起義。經過黃巾軍的衝擊,東漢王朝開始搖搖欲墜。漢靈帝死後,外戚和宦官兩個集團進行了一場大火並,加速了它的崩潰。公元189年,外戚大將軍何進掌權。宦官蹇碩想謀殺何進,沒有成功,反被何進抓起來殺了。蹇碩被殺以後,袁紹勸何進把宦官勢力徹底除掉,於是何進寫信召董卓帶兵進京控製局麵。宦官們知道了這個消息,便決定先動手。他們假傳太後的命令,召何進進宮,並將他殺死。袁紹得知何進被殺的消息,立刻派他弟弟袁術攻打皇宮。袁術幹脆放了一把火,把皇宮的大門燒了。大批的兵士衝進宮裏,不分青紅皂白,見了宦官就殺。經過這場火並,外戚和宦官兩敗俱傷。何進召來的董卓卻帶兵進了洛陽,並得到了兵權。為了獨攬大權,董卓決定廢掉何進立的漢少帝,另立劉協為漢獻帝,而董卓自己則當上了相國。董卓(?-公元192年),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他本來是地方豪強,漢靈帝時擔任並州牧(今山西一帶的地方長官)。到洛陽控製大權後,董卓任意誅殺大臣,袁紹聯合東部軍閥討伐董卓。董卓劫持獻帝,舍棄洛陽,敗走長安(今陝西西安),在長安被呂布所殺。他的部下在關中火並,反董卓聯盟各集團在關東(函穀關以東)混戰。經過幾年混戰,在黃河中下遊地區逐漸形成了袁紹和曹操兩大軍閥。其中曹操勢力發展最快,最終統一了北方。
連環計
董卓當上相國後,司徒王允一直想為國除害,除掉奸臣董卓。他將府中歌妓貂蟬請到畫閣中,說:“奸臣董卓,陰謀篡位。朝中文武,束手無策。我打算用連環計,先將你許配給呂布,然後獻給董卓。你便從中找機會離間他二人反目成仇,讓呂布殺掉董卓,為國家除掉大患。不知你同意否?”貂蟬當即表示甘願獻身實施“連環計”。
第二天,王允便請呂布來家中做客。酒喝到一半的時候,王允叫貂蟬與呂布相見,並允諾要將貂蟬許配給呂布。幾天後,王允又請董卓來家中赴宴,又將貂蟬許配給董卓。等到呂布再來王允家談論婚娶之事,王允告訴呂布,太師已經帶貂蟬回府了,呂布聽了非常生氣。公元192年的一天,董卓入朝議事,呂布趁機騎馬來到相府,與貂蟬在後花園鳳儀亭互訴衷腸,這就是有名的“呂布戲貂蟬”。董卓從朝中回來後,看見如此情景十分惱怒,呂布慌忙逃走。不久,呂布帶領甲兵埋伏在朝門之內,等董卓入朝時將其刺死於殿門之前。
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州)人。公元195年,長安發生火並,外戚董承和一批大臣帶著漢獻帝逃出長安,回到洛陽。這時洛陽的宮殿早已被董卓燒光了,到處是殘磚破瓦,荊棘野草。漢獻帝到了洛陽,沒有住的地方,也沒有糧食。這時候,曹操正駐兵在許城(今河南許昌),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派出一支人馬到洛陽去迎接漢獻帝。漢獻帝和大臣聽說到了許城有糧食,都希望能早點遷都。公元196年,曹操把漢獻帝迎到了許城,正式定都在那裏,並在許都給漢獻帝建立了宮殿,讓獻帝正式上朝。隨後,曹操自封為大將軍,開始用漢獻帝的名義向各地州郡豪強發號施令。首先他用獻帝名義下詔書給袁紹,責備他地廣兵多,隻管擴大自己勢力,攻打別的州郡,不來幫助朝廷。接著,曹操又用漢獻帝名義封袁紹為太尉。這樣一來,袁紹可生氣了,氣衝衝地說:“要不是我,他曹操哪有今天!現在他竟敢用皇上的名義來號令我。”於是他上個奏章把太尉辭了。曹操覺得自己地位還不穩固,不願和袁紹鬧翻,就把大將軍的頭銜讓給袁紹,自己改稱為車騎將軍。
官渡之戰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曹操是當時最具遠見的一個人物。董卓之亂後,在各派軍閥的鬥爭中,袁紹的勢力最大。他先奪冀州,又把勢力擴張到並州、青州。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侵占幽州,控製了黃河下遊以北的廣大地區。然後南下攻打許城(今河南許昌),想和曹操決一勝負。曹操的實力也發展很快。公元192年,曹操在濟北誘降黃巾軍30多萬,並且編其精銳為“青州軍”,為他以後軍力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曹操控製兗、豫二州之後,又打敗陶謙,擴地至東海。為了取得政治上的優勢,196年他帶兵把逃亡在外的漢獻帝迎接到許城,“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非常重視人才,三次發布“唯才是舉”的求賢令,招攬了大批文臣武將。他極力發展農業生產,公元196年開始屯田,保證了軍糧的供應,強兵足食是他統一北方的經濟基礎。公元197年曹操消滅了割據江淮的袁術,第二年又擒呂布,攻占徐州,勢力已擴展到兗、豫、揚、徐四州之地。後來袁軍南下攻打許城,曹操就引軍屯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袁軍建土山,造高櫓,用箭俯射曹營,曹軍就用霹靂車發石搞跨高櫓。袁軍再次掘地道攻打曹營,曹軍在營內挖長壕用來抵抗袁軍。袁紹總是拒絕部屬分兵進攻許昌的意見,而曹操卻聽從謀士堅持危局、出奇製勝的意見,不久派兵偷襲燒毀了袁軍的糧車,逼袁紹分兵護送糧草。十月,袁將領淳於瓊率領士兵萬人護送糧車萬餘輛,屯於距離袁軍大營北40裏的烏巢(今河南封丘西北)。袁紹不僅不接受監軍沮授增兵守護烏巢的計策,且又拒絕謀士抄襲曹軍後方的方法。因此謀士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曹操於是令曹洪、荀攸守營,親自領精兵五千,使用袁軍的旗號,乘夜由小道前去偷襲烏巢。袁紹隻派輕騎去救,親自率大軍攻打曹營。曹操集兵打敗淳於瓊軍和援兵,燒毀屯糧,迅即回師官渡。袁軍主力攻打曹營失敗,知道烏巢失守,於是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曹軍乘勢全力出擊,大敗袁軍,並俘、殺7萬多人,袁紹隻率800餘騎脫逃。袁紹的勢力因此一蹶不振。曹操於是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