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土地資源
瑞金市轄域土地總麵積為244798公頃,其中耕地24160公頃。按《江西省土壤分類暫行草案》規定標準,境內土地劃分為水田土壤、旱地土壤、山地土壤3個地類,8個土類,14個亞類,29個土屬,63個土種,122個變種。
一、水田土壤
水田土壤是市內主要農業土壤。麵積22532.93公頃,占總耕地麵積的90%多,占全市總麵積的9.2%,分為5個亞類,13個土屬。40個土種,96個變種。
衝積性水稻土又稱潮沙泥土,自立一屬,為近代河流沉積物發育而成。分為烏潮沙泥、潮沙泥、潮泥、沉板土、沙質土及紫潮沙泥等6個土種。麵積4819.23公頃,占水稻土麵積的21.39%。分布在境內江河兩岸及村莊附近。土層深厚,土質鬆軟,不粘不沙,且有“夜潮”,抗旱力強,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強,屬本市農業高產土地。
紅壤性水稻土多屬第四係紅土,經墾殖耕作後發育而成。分為黃泥、紅沙泥、黃沙泥、鱔泥、麻沙泥、紅黃泥及石灰性黃泥等7個土屬、20個土種。麵積13063.8公頃,占水稻土麵積的57.98%。多分布在地勢較高的丘崗地帶之緩坡、壟圾等處,一般存在粘、板、酸、瘦、滲等5種障礙因素,並普遍缺磷,應積極采取措施,提高肥力,改良土壤。
紫色土性水稻土為紫色砂頁岩風化而成,土體呈豬肝色。分布於坑、壟開闊地段。市內有紫泥田和酸性紫泥田2個土屬、5個土種,麵積3398.68公頃,占水稻土麵積的15.08%。
潛育性水稻土即青泥田。分布於低窪地段,經長期潛水浸漬發育進化而成,自立一屬。下分烏青泥、青泥、青隔泥及鴨屎泥4個土種。總麵積851.18公頃,占水稻土麵積的3.78%。
冷毒土分布於山間蔽蔭和丘陵壟田低窪處及工廠、礦區周圍。分為冷浸及礦毒2個土屬,5個土種。土溫不易升高,通透性極低,水、肥、氣、熱不調諧.且含有硫化物,出鐵鏽水,對作物危害因素極多,應徹底改良。全市麵積400.04公頃,占水稻土麵積的1.77%。
二、旱地土壤
本市旱地土壤1972公頃,占耕地麵積的8%,占全市總麵積的0.8%。分為潮沙泥土、黃泥土、紅沙泥土、麻沙泥土、紫泥土等5個土屬,5個土種,7個變種。分布於全市各地,種植各種旱作、蔬菜或果茶。
三、山地土壤
境內山地以紅壤為主,其母質為第四係紅粘土,變質岩係,花崗岩及紅色砂礫岩;其次為紫色土及棕色石灰土。前者母質為紫色砂頁岩,後者為石灰岩;此外還有山地黃壤,多為變質岩及花崗岩風化物。分為4個土類、6個亞類、11個土屬、18個土種、19個變種。
變質岩係的千枚岩、石英砂岩等風化物及花崗岩風化物發育成紅壤,分布於高丘陵及山地;紅色砂礫岩風化物發育成紅壤,分布於低丘陵;紅土性紅壤分布於緩坡地及崗地;紫色土與棕色石灰土廣布低丘陵,常與紅土性紅壤及紅砂岩紅壤成複式分布;山地黃壤分布於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紅土性紅壤侵蝕不烈,宜於農墾;紫色土及一部分紅砂岩紅壤,侵蝕劇烈,急待采取水土保持;變質岩及花崗岩紅壤侵蝕輕,多為針、闊葉林地,或覆蓋有灌叢草類,土表層有厚薄不一的腐殖質層,且土層深厚,宜農宜林。
全市山地麵積194485.33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麵積的74%。已利用於農林183180公頃。
(第二節)植被
1986年,瑞金境內森林植被87760公頃,占總麵積的35.8%,以鬆、杉為優勢的針葉林,遍及各鄉鎮,尤以日東、澤覃、拔英、大柏地最著。殼鬥科、樟科、山茶科等常綠闊葉林,分布亦較普遍,針、闊葉混交林分布在西南、西北、西部及北部丘陵地帶。20世紀90年代,大興植樹造林,提升森林植被率,至2000年,全市森林植被達到183180公頃,占全市總麵積的63.92%,活立木蓄積量384.66萬立方米。
境內草甸植被26666.67公頃,占全市總麵積的11%,主要分布在壬田鎮的大壟、中潭,日東鄉的蘆坑、湖陂,雲石山鄉的幫坑,九堡鎮的沙隴,萬田鄉的麻地、木瓜和大柏地鄉、瑞林鎮的低山、高丘地帶。
全市綠色植物(含森林、草甸、農作物、藻類及苔蘚類)植被總麵積達213253.33公頃,占全市總麵積的86%以上。
(第三節)野生植物資源
據植物資源普查報告表明,境內野生植物分為83科、341種。
野生用材杉木(又稱西木、關上木)、馬尾鬆、檫、木荷、樟、楓、榕、黃檀、櫟、毛竹、黃竹、椿、栲、苦楝、樺、枳根、楠木、槐、人參果、柞木、泡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