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水利(1 / 3)

第一節 機構

水務局 屬政府主管水務的行政部門。1986~1993年,瑞金縣水利電力局內設辦公室、財務科、水利技術指導科、 水利工程管理科、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室、防汛抗旱辦公室、水政水資源科。1994年,增設電力管理科和水政電力監察大隊。1999年5月,水利電力局分設水 務、供電兩個正局級單位。2000年,瑞金市水務局定編43人,其中行政編13人,事業編30人。

1984年開始,各鄉(鎮)陸續設立水利管理站,至1988年,各鄉鎮配齊水利技術員2~5名。1993年以後,鄉(鎮)水利管理站改名水利電力管理站。業務屬水利電力局領導,行政歸鄉(鎮)政府管理。

2000年,瑞金市水務局下轄日東水庫管理局和龍山水庫、陳石水庫、南華水庫、富溪水庫、沙洲水庫、沙隴水庫、東華陂管理委員會和水泥預製構件廠等企業單位。

日東水庫管理局 1992年前稱日東水庫管理委員會,為縣水電局下轄副局級事業單位。是年12月,更名日東水庫管理局,為縣委、縣政府直屬正局級單位。 同時,將日東鄉管轄的湖陂、蘆坑村劃歸日東水庫管理局管理。1996年5月起,日東水庫管理局降格為副局級建製,歸屬水電局。湖陂、蘆坑村恢複日東鄉管 轄。

小水電公司 屬國營企業,原為水利電力局下屬副局級機構。1999年5月20日,小水電公司從水務係統劃出,成立瑞金市供電局, 同時組建瑞金市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為贛州供電局股份製企業。原水利電力局下屬水利工程及發電單位全部劃歸供電局經營,其供區線路、設備等國有及集體資產一 並無償劃撥給供電局。

第二節 蓄水工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瑞金重視水利設施建設,至2000年,境內興建中、小水庫74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6座、小(二)型水庫58座;興建水陂、堰壩、山塘1776座;灌渠網絡遍布全境,形成龐大的水利係統。

1986~2000年,瑞金境內蓄水工程建設以加固、改造、完善配套為主,投資較大的有龍山水庫修複、日東水庫加固、珠坑水庫動工興建等重點工程。期 內,新建大坑、青山、大禾坑等小(二)型水庫3座,完成病險水庫加固、改造53座,新建山塘、水壩166座,水陂83座。

龍山水庫修 複加固 1987年12月,龍山水庫大壩迎水坡發生滑坡事故。由於大壩迎水坡土體軟弱鬆散,水庫放水超速,造成不均勻沉陷和壩坡失穩,導致壩體大麵積滑 坡,粘土心牆被拉裂,滑動土體11萬立方米。1988年1~5月,進行臨時渡汛處理,扒開副壩,並在底部開挖10米寬的臨時溢洪道泄洪,底部高程114 米。擴大103米高程的隧洞出口泄洪支洞的洞徑,增大泄洪量。同時,拋石穩定壩腳,將受拉裂影響的壩體從壩頂削低高程至124米。1988年元月,組建龍 山水庫加固工程指揮部,下設辦公室、施工組、質檢組、財務組、保衛組。1988年10月至1991年6月,按設計規模基本完成施工。修複加固工程總投資 267萬元(國家撥款150萬元)。1995年,投資7萬元加固溢洪道,並加高堰頂0.8米,溢洪道底高程由126.2米加高至127米。 1998~1999年,國家撥款120萬元,對溢洪道堰、陂槽末端導水邊牆進行改建及消力池加固。至此,龍山水庫修複工程全麵竣工。

日東水庫加固 1972年,日東水庫建成投產發電後,工程通過初期運行觀測,發現主壩出現滲流等問題。1976年,縣水電局編製了《日東水庫加固擴大初步 設計》,1982年10月,江西省水利廳作出《關於日東水庫加固處理設計的批複》,批準列入瑞金縣1983~1985年度水利施工計劃。加固工程自 1983年7月至1986年元月全麵竣工,工程共投入11萬工日,完成漿砌塊5168立方米,鑽孔灌漿5566立方米,土料填築37778立方米。總投資 210萬元(國家補貼投資150萬元,水電係統自籌60萬元)。1995年6月,日東水庫右岸山體蠕動,副壩發現嚴重隱患,經贛州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勘測後,設計編製《日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江西省水利廳批準日東水庫加固工程,含大壩工程、右岸山坡處理工程、副壩工程、消力池工程、河岸 防護工程、隧洞加固工程、廠房防護工程、交通工程、房屋建築工程等,計劃總投資1508.49萬元,包括加固工程費用及機電設備、金屬結構設備和其他費 用。由中央國債資金立項投入。加固工程於2001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