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水土保持(1 / 1)

第一節 機構

市、鄉(鎮)兩級組建以防汛、抗旱、水利冬修為一體的指揮機構。市設立防汛抗旱指揮部,鄉(鎮)設立防汛抗 旱指揮所,重點水庫設立指揮組。市指揮部由一名副市長擔任總指揮,人武部長及水電局長擔任副總指揮。2000年,調整後的瑞金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 由市政府辦、計委、農委、民政、財政、農業、林業、糧食、物資、郵政、電信、交通、商業、供銷社、公安、衛生、廣電、氣象、水文、象湖鎮等組成,人員由各 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水務局,配備專幹6名,負責防汛、抗旱、水利冬修的日常工作。

第二節 防汛

橫貫市境綿江的幾條支流多發源於東、北部山區,山高岸峭,大風來時,常伴有山洪暴發,河水陡漲陡落,易成洪澇。常年汛期,一般在4~6月。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防汛工作,投入大量的經費和勞力。每年汛前層層召開防汛工作會議,預估汛情,部署防汛搶險,落實防汛工作責任製。全市中型、小型水 庫明確由市、鄉領導掛鉤負責的行政責任人和水利部門的技術人員負責。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承擔掛點鄉(鎮)和1座重點水庫的防汛責任。按照中型水庫 300人、小(一)型水庫100人、小(二)型水庫50人、重點山塘30人的規模組建防汛搶險隊伍,受當地鄉村領導指揮。防汛搶險使用的麻袋、木竹、鋼 材、水泥等物資均由有關部門定點定量儲備。

每逢汛期,及時組織機關幹部、基幹民兵,分赴各災區參加防洪搶險,組織生產自救,解決實際困難。

1986~2000年,市財政共計投入防汛資金453萬元,年均投資32萬元;投入勞力310萬個工日,年均投勞26.6萬個工日。其中,1988年特大春汛,政府投入防汛經費68萬元,投入勞力55萬個工日。

第三節 抗旱

境內旱災多發生在夏、秋季節,市委、市政府建立鄉鎮領導和抗旱指揮機構成員責任製,實行市領導和組成部門負責人掛點、鄉(鎮)黨政領導包片、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的分工負責製,具體協調解決抗旱工作中的人、財、物等到實際問題。

每年6月,市政府統一部署,各鄉(鎮)具體負責水利渠道全麵清淤,確保各灌區水流暢通,為抗旱作好工程準備。與此同時,做好抗旱機具維修、添置,充分發 揮抗旱設施的效益。1998年旱情較重,全市添置小型機(電)抽水機(泵)300多台。是年8月初,共動用機械設備680台,全力投入抗旱。

1998年以後,每當旱季,市防汛指揮部門組織水利、氣象、人武部等單位,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利用高射炮,將催雨彈射入雲層,完成人工降雨、增雨,緩解旱情。

1986~2000年,市財政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840萬元,年均投資189.3萬元;全市投入勞力314萬個工日,年均投工20.9萬個工日。其 中,1986、1998年,瑞金境內特大旱災,市財政分別投入抗旱救災資金328萬元和461萬元,投入勞力52萬個工日和46萬個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