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鄉村集體企業(1)(1 / 2)

第一節 鄉(鎮)辦企業

農業企業 主要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1978年,全縣有社辦農業企業50家,其中種植業37家,養殖業 13家,從業人員943人,實現總產值41萬元。1986年,有社辦農業企業39家,從業人員400人,總產值52萬元。1995年,以鰻魚為龍頭的特種 養殖業蓬勃興起,成為鄉鎮農業企業的支柱,並由此從傳統養殖走向養殖、商貿、加工一體化。2000年,全市有鄉辦農業企業80家,從業人員617人,創現 價總產值2633萬元。占當年鄉辦集體企業現價總產值的16.6%。

工業企業 工業為鄉辦企業的主導產業,主要有食品加工、竹木加工、采掘、小水電、建材、機械製造、輕工等行業。

食品加工 1978年前,食品加工業多為糧食、油料、粉幹、豆製品、糕點、糖果加工小作坊。1980年興建黃柏酒廠,主產龍霧山酒,獲1982年全省社 隊企業同行業評比優勝獎。1984年,獲全區食品工業質量評比紅酒類第一名。是年,壬田興辦蜜餞廠並投產。1988年,象湖鎮創辦瑞金飲料廠。1990 年,飲料廠被評為省鄉鎮一級企業,生產的紅井牌體力寶飲料,獲農業部優質獎。全縣有鄉辦食品加工企業8家,從業人員131人,創產值181萬元。2000 年,全市有鄉辦食品加工企業24家,從業人員259人,創產值470萬元。

竹木加工 20世紀60年代,境內各地皆辦有綜合廠,主要 生產竹木用品。70年代初起,日東、拔英、大柏地、九堡、岡麵等公社辦起小木材加工廠,主要生產紡織器材及榔頭把。1979年,澤覃創辦膠合板 廠,1990年評為省鄉鎮一級企業。20世紀90年代興起家具製造熱,先後湧現華麗裝潢有限公司、瑞冠家俬廠、聯東家具廠,有些鄉鎮也辦有家具製造廠。 2000年,全市鄉辦企業生產各款式家具14萬件,創產值1456萬元,成為竹木加工企業的支柱產品。

采掘 主要有森林采伐和礦產品 采選。1978年,拔英、澤覃、大柏地首辦采育林場,當年采伐杉、鬆、雜木1420立方米。1998年,森林采伐基本結束。礦產品采選,主要是采煤、螢石 和稀土等。1978年全縣有社辦小煤窯3個。1986年全縣有鄉辦采礦企業5家。從業人員128人,實現產值51.5萬元。此後,陸續辦起采石企業、耐火 土開采企業及黃金礦等(岡麵金礦)。1998年全市有鄉(鎮)辦采掘企業25家,從業人數743人,創現價總產值2456萬元。2000年,鄉辦集體采掘 企業多數轉製為股份、股份合作或個體私營。

小水電 主要是發電、供電。1986年,全縣有鄉辦小水電站13個,產值34.1萬元,發 電量358.8萬千瓦時,占全縣總發電量的21%。1997年,鄉辦小水電企業增至47個,從業人員351人,實現總產值697萬元,發電1550萬千瓦 時,占全市總發電量的47.3%。2000年,集體企業實行產權製度改革,鄉辦小水電企業減至27個,從業人員190人,發電量1160萬千瓦時,創產值 570萬元。

建材 主產磚、瓦、石灰、砂子、片石、水泥及水泥預製品等。20世紀80年代前,各公社建有磚瓦窯,燒製青磚瓦。80年 代初從福建、浙江等地引進先進技術,轉產紅磚青瓦。1981年,雲石山水泥廠建成投產,當年生產水泥500噸,此後,改建年產4.4萬噸的水泥生產線。 1983年,沙洲壩鄉建成年產紅磚1200萬塊的第一建材廠投產,此後建起同樣規模的沙洲第二建材廠和葉坪建材廠。1993年,壬田引進福建資金、技術合 辦釉麵磚廠,開釉麵磚生產之先例。是年,沙洲壩與鐵山壟鎢礦合辦金龍水泥廠,投資1087萬元,年產水泥2.8萬噸,上繳稅金5.9萬元。1997年,全 市有鄉辦建材企業86個,從業人員2273人,現價總值6738萬元,占當年鄉鎮工業總產值的57.8%。2000年,集體企業實行改製,鄉辦建材企業減 至57個,從業人員2170人,現價總值58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