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城市公用事業(1 / 2)

第一節 供電

城區電源 城區電源由南華電站電源經竹馬崗變電站變壓後輸入城區。城區年用電量於1986年的660萬千瓦時,提高到2000年的3300萬千瓦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區的生產、生活用電日趨緊缺。

低壓線路除金都大道采用架空線路外,其餘街道均采用沿牆架設。導線根據供電區域的負荷大小選用不同規格的塑料鋁芯線。1999年,實施電網改造以後,城 區電源進線由原來的2處增加到4處;竹馬崗變電站(35KV)2處,沙洲變電站(110KV)2處,雙網供電,供電可靠率由90%提高到99%以上。電壓 合格率由原來的80%提高到95%以上。高壓線損率由15~20%降至6%~8%,低壓線損率由25~38%控製在11%左右。10千伏線路由改造前的 13.1千米增加到21.3千米,配電變壓器由改造前7400KV/25台增至7400KVA/70台。

路燈·燈飾 1985年,紅 都大道中段竣工後,東至瑞金大橋、西至塔下寺安裝高壓水銀路燈70盞,共10.5千瓦,裝配2部時鍾控製器,自動控製路燈開關。1987年11月,解放路 至瑞金二中路段安裝高壓水銀燈10盞,10.5千瓦。同年,贛東南市場建成,瑞金大橋至雙清橋路段安裝高壓鈉燈5盞,0.55千瓦/盞,並安裝時鍾控製 器。1991年8月,紅都大道水銀燈全部換成色澤柔和、光照度好、省電節能的高壓鈉燈70盞,7.7千瓦。

1993~1994年,紅 都大道與八一路、向陽路、中山路交叉十字路口,分別安裝30米高杆燈各一盞,每盞功率計14.4千瓦。大道兩側花圃安裝2火矮杆燈40盞,功率8.8千 瓦,拆除原有單杆燈。同時,東升大道(瑞金大橋至瑞金賓館)路段新裝高壓鈉燈17盞,1.87千瓦。紅都大道設置時鍾控製器2台,東升街1台。

2000年,城市主要街道全麵亮化,紅都大道、八一南路兩側更換庭院燈飾。

路燈電費 1980年以前,城區路燈費用由電力部門承擔。1981~1996年,按工業生產用電量的8%,向工礦企業征收城市附加費,用於路燈所需工 資、材料、電費開支。1997年4月,國有企業大部分改製,路燈費用難於籌集,市物價局以瑞價發[1997]032號文件規定,全市用電戶共同負擔路燈電 費,按用電量每千瓦時0.02元征收(公安警亭、交通指揮燈免收)。

第二節 用水與燃料

城市用水 1986年, 城區居民1730戶飲用自來水,日供水3000噸。1988年,縣人民政府投資6.2萬元在瑞明村三頭樹下興建蓄水千噸的備用水池,安裝水管2400米, 延伸至綿水路工商銀行門口。1992年自來水公司成立後,南華水廠增設一條輸水管道,供應城區。城區自來水日供能力提高到4000噸。同年9月,國家投入 資金11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300萬元,在馮屋崗興建城北日產萬噸水廠。埋設直徑300毫米鑄鐵管2100米,輸往城區。南、北水廠雙向供水,日產能力 達9千噸。

1996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南華增建日產3萬噸水廠,1999年5月竣工投產,總造價2300萬元。新水廠采取自流式 引水,3台110千瓦和1台75千瓦電機配套抽水機,並裝配二級電腦變頻裝置,水管口徑800毫米,鋪設輸水管道2850米,送入城區管網。2000年 起,自來水公司引進外資改造管網。至此,城區自來水用戶達10500戶,年產值16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