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街道橋梁
一、街道
20世紀90年代,街道建設進入新建、改建、拓寬、延伸和合理布局階段,至2000年,市區主要街道13條,巷道65條,形成整齊有序的道路網絡。1986~2000年,新建擴建主幹街道5條,改建街道9條。
紅都大道延伸 1985年前,紅都大道東起電信大樓,西至金塘下,長500餘米。1986年後,向東、西兩端伸展,西至塔下寺,接323國道;東至沙子 崗,連206國道,與昌廈公路(319國道)交叉,總投資1200萬元。全長5200米,寬44米。主車道寬15米(四車道),兩旁非機動車道各6米。
金都大道 始建於1998年11月。東起綿江河畔,向西南方向伸展,沿途安排政務大樓、公安指揮中心、工商賓館、廣電大樓等高層建築,全長4500米,寬60米,中間隔離帶4.5米,兩邊主車道各11.25米。綠化帶各4米,人行道各5.5米。
龍珠路 始建於2000年,北接金都大道,南與紅都大道交叉,長1620米,寬50米,主車道11.25米,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之間隔離帶1米,非機動車道各4.5米。
中山路 建於1994年,南起紅都製糖廠,北與金都大道相交,寬30米,長1600米,屬西城區主要街道。
北外環路 始修於1998年,東接昌廈公路(319國道),西連323國道,寬12米,全長8000米,有效緩解城內交通,連接國道幹線。
二、橋梁
1986年以後,瑞金城區新建大橋1座、擴建1座、重建1座。至2000年,跨綿江大橋共8座,自上而下排列:紅都大橋(二)、瑞金大橋、雙清橋、上吊橋、紅都大橋(一)、雲龍橋、下吊橋、紅都糖廠橋。1986~2000年橋梁建設工程:
重建雲龍橋工程 1989年啟動,1991年竣工。橋長176米、高9.33米、寬11.7米,石欄高1.13米。橋梁按古橋原貌重建,南北橋頭增建牌樓。
瑞金大橋拓寬工程 1990年動工,1991年竣工,屬市政建設重點工程。由長汀縣建築公司承建,橋麵加寬9米,成雙向封閉式大橋,中間設2米隔離綠化帶,兩邊橋欄人行道各1.5米。
紅都大橋(二)建設工程 1989年國家改建南昌至廈門公路,在城北瑞明村跨綿江至黃埠頭架設紅都大橋(二),亦稱昌廈公路橋,橋寬9米,混凝土結構。
第二節住宅建設
20世紀80年代,城鎮居民住房建設,講求式樣、結構、裝璜等綜合效果。磚木轉磚混結構、樓高多在3層以下。外牆采用瑪賽克或晶瑩碎石鋪麵,內牆粉刷仿 瓷塗料;水磨彩花地麵,平整光潔,美觀大方。20世紀90年代起,居宅建設追求舒適、豪華。磚混結構或框架、半框架結構。樓高多在3層以上,外牆鋪以瓷板 (磚)或防水塗料;內牆粉飾“水泥漆”等高級塗料;地麵鋪設大理石板材或高檔瓷板;客廳和高檔廚房、衛生間裝修闊綽。其時,市建設局和房地產部門引進外地 客商參與住宅建設,實施城建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配套、統一開發”,迅速開展“集資建房”,興建“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滿足“小康”居民的住房需 求。瑞金城內,一幢幢中式、西式、中西合璧式現代住宅群體、別墅建築拔地而起,形成嶄新的城市風貌。1986~2000年,城區新建住宅200餘萬平方 米,約占城區房屋總麵積70%,城區人均居住麵積由1986年5平方米,提高到2000年的20.5平方米。1991~2000年,全市平均年竣工住宅 (含私人建房)約20萬平方米。
第三節 房地產開發
1992年,政府批準,首次在城郊綿塘村征地開發民宅,曆時十年之久,初具規模。嗣後分別在城郊東升村(東升大道)、城南溪背村、八一北路、金都大道和老城區西門口、官圳口、大塘麵等20處進行商用、公共用房及住宅開發,已完成重點項目3項:
紅都商業城·瑞金飯店 屬舊城改造項目。於1999年4月動工,拆除舊瑞金飯店,引進菲律賓SA集團(協盛)公司,投入資金2000萬元,興建聯體樓4 棟,占地麵積8000平方米,建築麵積32143平方米。新建主樓(瑞金飯店)13層,高45米,達到三星級標準,擁有貴賓房、豪華套房、豪華單人房 108間,能同時接待賓客300人。配設中央電梯2部,擁有大中型會議廳5間,大型餐廳、小型宴會廳、豪華包廂可同時容納300餘人用餐;商住樓高6 層,1~2層開設服裝、鞋帽、藥材、電信產品、百貨、餐飲業等商業店麵416間,日均客流達萬人次,日交易額在30萬元以上。三層以上為住宅樓。商業城功 能齊全,設施完備,譽為城內標誌性建築。
城西開發區 東接老城區,南瀕綿江,西毗龍珠公園,占地1平方千米,開發麵積84.223公 頃,道路用地27.296公頃,土地利用率65.74%,投入工程經費3472.28萬元。總體布局合理,水、電、路、郵政、電信、環衛排汙等基礎設施配 套到位,區內設有學校、幼兒園和農貿市場、社會客運站、公廁、垃圾中轉站等;紅都大道貫通開發區,區內分布4條20米寬、東西走向和7條16~24米寬、 南北走向的街道,形成南北縱貫、東西互通的道路交通網絡,可容納居民3萬餘人。原由瑞金縣城鎮綜合開發公司經營,1994年4月30日,移交縣城西經濟開 發區管理委員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