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組織
1986年,中共瑞金縣委下設基層黨委24個、黨總支20個、黨支部795個,其中農村黨支部270個,黨員總數 15386名。1993年,全縣基層黨委增至28個、總支27個、支部824個、黨員16593名。2000年,全市有基層黨委23個,總支35個、支部 787個,黨員總數17189名。
組織建設 1985年6月~1987年5月,中共瑞金縣委進行縣、鄉(鎮)、村三級整黨,注重從思 想、組織、作風製度等方麵開展整頓。同時實施黨委、支部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製訂目標既有質的標準,又有量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引入檢查、激勵、競爭、約束 機製,體現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1988年至1990年,縣委組織黨員幹部深入農村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及社會主義思想教育。1991年起,在農村深入 開展農村黨支部“十麵紅旗”和“十佳支部書記”創評活動,並在全縣持續開展創評“一先雙優”(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活動。1994年, 中共瑞金市委對農村基層組織提出“一年打基礎,兩年大變樣,三年奔小康”的目標。成立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小康示範村建設辦公室,負責農 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民奔小康工作.並抽凋幹部到經濟薄弱村和小康示範村蹲點,市屬部門黨組織下鄉包點,一包三年,從人、財、物及信息等方麵幫助農村支部, 健全組織、發展經濟,實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民主監督。1997年.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實行“六個一”(即一牆、一崗、一考評、一園、一校、一活 動),走出一條利用典型創特色、利用典型帶全麵的路子。1998年,開展創“六好”(即選配一個好的班子、建設一支好隊伍、選準一條好的致富路子、建立一 套好的工作製度、保持一種好作風、形成一個好的工作格局)黨委活動,完善九項製度(政務公開、公開競比、聯合辦公、掛職輪崗、黨委書記信箱、誡勉談話、服 務承諾、廉潔自律、學習等九項),同時製訂“六個好”《考評細則》,將中央提出的六個好的目標分解為10個大項52個小項90個專項,累計千分量化考核。 是年12月,瑞金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經驗在省、地交流和推廣。2000年,全市17個農村黨委中一類黨委達12個,二類黨委5個。268個村黨支部 中,一類支部達187個,占總數的70%,二類支部81個,占總數的30%。村集體純收入1萬元以下的支部12個,2~5萬元的163個,5~10萬元的 59個,10萬元以上的34個。1986~2000年,基層黨支部受市(縣)以上表彰728次,評選優秀黨員1387名、優秀黨務工作者500名。
黨員發展 組織部門慎重發展黨員,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注重在優秀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青年中發展黨員,向科技人員、經濟能手、致富標兵傾 斜,向組織力量薄弱地方延伸。基層黨組織在發展黨員過程中按《黨章》要求,堅持培養考察製度,把好入黨教育關;堅持材料審查製度,把好入黨手續關;堅持檢 查指導製度,把好質量關,確保新黨員質量。1986~2000年,各級黨組織共發展黨員462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曆687人,占總數的14.84%; 高中(中專)學曆3140人,占67.85%;35歲以下3602人,占77.83%,女黨員657人,占14.20%。
黨員教育 1986年,黨員電化教育在瑞金興起。同時創辦基層黨校,強化黨員教育。1987年,瑞金縣被列為全省第一批電教工作試點縣。1989年,中共瑞金縣委成 立黨員電化教育工作辦公室。先後自製電教片16部,其中三部獲全區電教片評比二等獎。1993年,建立縣、鄉、村“兩校一室”黨員教育網絡。以縣委黨校為 龍頭,鄉鎮業餘黨校為主體,黨員活動室為基礎,全麵開展黨員教育。是年,全縣20個鄉鎮(場)13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均辦起了黨校,270個村黨支部辦起 了黨員活動室。1993~2000年,基層黨校累計舉辦黨員培訓班260多期,培訓黨員達2萬人次。
民主評議黨員 1986年起,基 層黨組織結合年終目標管理考評,采取麵對麵或背靠背的形式,自下而上對每個黨員逐一評議,評定合格、基本合格、基本不合格、不合格等四類黨員。按“立足幫 教、限期改正、掌握政策、慎重處理”的原則,對基本不合格黨員發出限期改正通知,進行重點幫教;對不合格黨員慎重處理,對違反黨紀的黨員給予必要的黨紀處 分。1986~2000年,全市累計處分黨員324人,其中開除黨籍54人,留黨察看37人,撤銷黨內職務8人,警告或嚴重警告225人。
幹部教育與管理 瑞金地方各級黨組織先後製定幹部培訓、培養、選拔規劃,按規劃選送黨員幹部到各級黨校培訓或高等院校學習。1986~2000年,市委 黨校共培訓局(科)級幹部及後備幹部948人次,4600多名黨員幹部接受成人教育,其中,獲大專文憑2270人,本科文憑9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