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民政(2)(1 / 2)

1997年11月25日,發生曆史上罕見的颮線和冰雹災害,冰雹粒大 而稠密,最大的直徑為15厘米,重1.825千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億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6961萬元、農戶財產損失8916萬元、工業企 業及其它損失1128萬元。市政府發放救災款182萬元,安排捐贈款31.9萬元,救濟棉被360床,大米24.97噸,衣物2627件,賑救災民 10.13萬人。

2000年5月27日、6月19日、8月25日發生三次特大暴雨,全市19個鄉鎮、269個村、68294戶、 29.7萬人受災,死亡6人,房屋損壞12398間,倒塌4357間,農作物14533.3公頃受災。6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持續50天高溫少雨天氣,最 高氣溫38.6℃、降雨量僅24.1毫米,葉坪、黃柏、雲石山、沙洲壩、謝坊、武陽、合龍、壬田、九堡等鄉鎮旱情較為嚴重。受旱麵積達6600公頃。當 年,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8000餘萬元。市政府下撥救災款148萬元、捐贈款39.2萬元,發放棉被756床、大米14.5萬千克、衣物5345件,賑 救災民8.02萬人。

第三節 社會事業

養老撫孤 1986年,全縣設立46所敬老院。其中,鄉(鎮)辦敬老院 22所、社會辦6所、村辦18所,入院老人1202人,人均生活費年標準達307.7元。1988年,增設敬老院6所,入院老人增至1346人,1992 年又增至1866人,人均生活費標準達到720元。2000年,全市敬老院調整為41所,其中光榮院24所、社會院4所、村辦院13所,建築麵積 104521平方米。入院贍養老人1653人,生活狀況超過當地農民平均水平。

1995年開始建設瑞金市福利院,1997年10月投入使用,占地5500平方米,建築麵積4900平方米,工程造價380萬元。至2000年,接收安置代養老人58人次,收養孤兒、棄嬰115人。1998年開展涉外收養業務,向國外輸出部分孤兒。

殘疾人事業 1986年,瑞金有民政局福利廠和葉坪鄉福利廠,接收安置殘疾人員63人。1988年開始從省、地下撥的救災資金和地區民政事業經費中提取 一定比例作為福利工廠生產周轉金。1991年起,國家製訂福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境內福利企業發展迅速,至1993年,境內城鄉創辦福利企業15家,吸收 “四殘”(肢體、智力、聾啞、視力)人員372名。1994年,福利企業逐漸停產破產,到2000年底,僅保留民政工業公司和民政局福利廠,安置殘疾人員 45名。

1993年,實施《殘疾人保障法》、縣人民政府製訂《瑞金縣對殘疾人實施優惠的若幹規定》。從康複、教育、稅費、生活其它方 麵規定了優惠待遇。1997年,在解放小學設立聾啞兒童特殊教育班,實施殘疾人義務教育。同年,民政散門從外地調進50個品種700餘件殘疾人用品用具, 開辦殘疾人用品用具供應站,提供優質服務。是年,國家統一部署“視覺中國第一行動”在瑞金啟動,至2000年底,市內478名白內障患者進行了複明手術。 與此同時,市民政部門為17名缺肢人安裝假肢、37名殘疾人進行康複訓練,為59名殘疾人提供用品用具、210名殘疾人及其家屬減免義務工及鄉統籌和村提 留等社會負擔,30名殘疾人子女上學享受減免義務教育雜費,50多戶殘疾人個體工商業者享受稅費減免。

殯葬改革 邑人亡故後,入殮出 殯,棺木土葬,此俗延續數千年。1999年9月,市民政部門實行殯葬改革,與南昌市投資商合資建設殯儀館,投資260萬元,興建火化車間、告別廳、吊唁 廳、冷藏室、整容廳、骨灰堂、綜合服務樓等5600平方米,配備車輛3台。至2000年,殯儀館建成,並開辟了1萬平方米的公墓區。是年7月23日,殯儀 館開館。同年,市人民政府製訂《瑞金市殯葬管理暫行實施細則》,提出殯葬改具體措施,在境內逐步實行故人火葬。

社團登記  1986~1998年,瑞金社會團體存在多頭登記管理的情況。民政部門登記管理的社會團體有14個。1998年,根據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 定,結合全國清理整頓社會團體的要求,瑞金明確社會團體由民政部門登記管理,社會團體向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雙重負責,並且開展年檢活動。 1998~1999年,瑞金注銷社會團體1個,取締非法社會團體25個,重新登記13個。2000年,培育發展社團2個。

福利彩票發 行 1991年,瑞金開始發行即開型福利彩票,按照購買自願的原則,當年發行福利彩票5萬元。其中,50%返還給彩民,21%用於敬老院建設、扶貧、濟 困、助殘等福利事業。1993年,福利彩票發行額達52.8萬元。1995年,發行福利彩票241.8萬元。至2000年瑞金累計發行福利彩票952.7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