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扶持對象
瑞金是貧困老區之一。1986年,全縣有21149戶10.6萬人屬特困或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僅188元。全縣 19個鄉(鎮、場)均被列入國家定點扶持對象,270個村民委員會中的264個屬貧困村。1986~1993年,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地方采取有力措施,實 施全麵扶持,老建扶貧初見成效,至1993年末,全縣貧困人口降至11138戶、5萬人,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增至492元,全縣農村人均年收入增至 813.7元。1994年,瑞金市不再列入國家定點扶持對象。市內仍有12個貧困鄉被納入江西省《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之列,含沙洲壩、合龍、日東、黃柏、 瑞林、丁陂、岡麵、萬田、雲石山、澤覃、武陽、大柏地。同時,境內79個村被列入經濟薄弱村名單,予以扶持。
國定、省定特(貧)困鄉,分別享受國家和省製定的各項特殊政策和資金扶持。市定經濟薄弱村,享受市委、市政府特殊政策和資金扶持。確保貧困人口在20世紀末解決溫飽問題,告別貧困。
2000年末,全市貧困人口由1994年初的48177人,減少到9014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34元。
第二節 項目資金
瑞金老建扶貧工作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指導、開發式扶貧的基本方針。選擇扶貧項目時,注重依靠科技進步,開發當地資源,改善生產條件,發展商品生產,增強 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逐步解決溫飽,實現脫貧致富。扶貧項目集中在種植業、養殖業、農田建設、鄉鎮企業、電力建設、交通建設、發展科教文衛事業等方麵。合 理安排由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提供的發展資金、扶貧資金、專項貼息貸款資金、地方財政扶貧資金,立求節約,專款專用,步步到位,講求實效。
1986~2000年,全市用於老建扶貧的發展資金項目522個,金額1744.9萬元;支窮項目67個,金額92.6萬元;專項貼息貸款項目617個,金額G223萬元;財政扶貧項目522個,金額1748.8萬元。
第三節 扶貧措施
實施溫飽工程 自1986年起。根據中共江西省第八次代表大會提出的“三年解決溫飽,五年擺脫貧困”的老建扶貧工作目標。瑞金縣實行資金傾斜,對特困戶予以重點扶持。
縣委、縣政府組織扶貧隊伍,建立扶貧責任製。鄉、村兩級健全老建工作機構;縣屬機關選派幹部下鄉、村兼任實職,蹲點扶貧,實行係統包鄉、部門包村,掛鉤聯係,對口支援;農村黨員也實行“一幫三”扶貧包幹責任製。
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地的扶貧優惠政策。對林、果、茶、桑、煙、蔗、礦等開發型產業實行項目、資金、技術、設備、原材料(種苗)供應和產品銷售優惠政策, 對人均年收入200~300元的特困戶減免農業稅;減少貧困鄉的國庫券認購數;對自產糧人均不足250千克的特困戶,平價供應口糧;提高育林基金分成比 例;優先安排國家新增農業投資,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及“星火計劃”、“豐收計劃”、“果業工程”等開發項目;幫助水庫庫區的移民脫貧;支持鼓勵各類專業技術 人才到老區工作,集中財力人力打好扶貧攻堅戰,鞏固“溫飽工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