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人民武裝(2 / 3)

第三節 民兵

組織建設 1986年,根據基幹民兵隻出不進的原則,調整編組範圍,改進編組方法,全縣民兵為41個連、239個排、518個班,民兵總數為48290 名。民兵組織建設逐步走上有計劃、按比例協調發展的軌道。1989年,全縣民兵為49359人。占人口總數的10%,其中基幹民兵6595人,基幹民兵專 業技術兵849人。1990年,全縣民兵總數為51908人,其中基幹民兵6097人,建有縣、鄉應急分隊22個、552人,其中縣應急分隊隊員136 人。1992年以後,落實民兵建設“八五”規劃,基幹民兵總數保持5500名左右,軍事訓練以加強專業技術演練為主,提高民兵業務素質。1994年,根據 上級有關精神,全市進一步深化民兵工作,調整改革和落實軍事鬥爭準備工作,按照“三沿一重”(沿鐵路、沿公路、沿江河,重點方向和目標)的民兵工作調整改 革思路,突出重點,狠抓落實。2000年,全市有民兵連(營)總數353個,其中基幹民兵連(營)24個。基幹民兵總數4900人,其中,轉業退伍軍人 906人,接受軍事訓練3994人。民兵專業技術分隊16個。全市272個行政村建立了普通民兵組織,256個村建立了基幹民兵組織,使民兵組織真正達到 組織落實、隊伍純潔、編組合理、重點突出、結構優化、製度健全的要求。

軍事訓練 1986年,民兵軍事訓練以民兵幹部和民兵專業技術分隊為重點,先後組織高射機槍、“八二”迫擊炮、偵察、防化、通信等專業分隊訓練。

1989年,民兵軍事訓練由鄉鎮分散訓練改為統一集中在縣民兵訓練基地進行規範化訓練。當年訓練基幹民兵150人。

1991年,認真貫徹“減少數量,提高質量,突出重點,打牢基礎”的民兵訓練“十六字”方針,集中訓練基幹民兵353人,其中專業技術兵148人(通信24人,防化32人,高機36人,偵察52人,軍械4人)。

1992~1996年,圍繞“八五”民兵工作改革規劃,每年集中訓練基幹民兵350人。1995~1996年,連續2年被江西省軍區評為“民兵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1997年,市人武部結合戰時可能擔負的任務,認真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進行戰爭動員、防衛作戰、支前保障課題的演練,抓了以科技練兵為主的軍事訓練,人 武部幹部開展了以網絡為主的網上練兵。民兵軍事訓練突出抓了專業技術分隊訓練,主要抓了偵察、通訊、工兵、救護、軍械修理等專業的訓練,努力提高訓練中的 科技含量。與市電信局共同建立了民兵高科技通信保障分隊。市衛生局武裝部組織民兵醫療救護分隊在野戰條件下攜帶醫療器材開設緊急救護,贛州軍分區總結了這 一做法,並向全區推廣。

1998~2000年,堅持每年集中訓練基幹民兵300餘人。

戰備執勤 1986年以來,民兵組織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犯罪與維護地方治安,參加嚴打活動,抓捕犯罪分子,打擊地方黑惡勢力。

1986年,在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第二戰役期間,各鄉鎮武裝部有效組織民兵設卡值班,堅持晝夜執勤,為打擊刑事犯罪活動起到重要的作用。

1991~2000年,民兵組織積極配合公安部門搞好治安聯防,協助公安部門破案15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員186人。

政治教育 1986年,為減輕群眾負擔,進行民兵政治教育改革,改每月1課為每季1課,每年4~5次的民兵活動改為每年1~2次。教育方式由集中授課改為分散自學。

1988年,民兵政治教育試行“五統一”(統一組織領導、統一教育內容、統一教育方式、統一教育時限、統一考試驗收)方法。創辦《瑞金民兵報》,對全縣民兵實行刊授、函授教育。

1991年起,民兵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新《民兵工作條例》教育,黨史、軍史教育,國防教育,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形勢戰備和政策法製教育。教育重點是民兵幹部、專武幹部和基幹民兵。

1995年,市委組織部和人武部分批對全市民兵幹部進行了鄧小平理論的學習輔導和培訓。同年在民兵中開展了國防知識競賽活動。

2000年,組織民兵參加在會昌縣舉行的全區民兵政治教育觀摩會。會後,結合瑞金的實際,進一步規範了民兵政治教育形式和內容,加強和改進了民兵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