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教學研究
1986年以來,教育局和各學校高度重視教學研究工作,嚴格執行《江西省各級教學研究工作條例》,教育局教研室、鄉鎮中心教研組、學校學科教研組三級教 研體係不斷完善,教研活動持續有效開展。1987年,在八一小學、解放小學、井岡山小學和各鄉鎮中心小學開展了《語文導讀法》教學,培養學生自學的興趣和 能力。1990年,瑞金縣教研室發起閩、粵、贛3省13縣(市)教研協作會,推動教學研究活動深入開展。1991年,沙洲壩初中研究創導“一讀二評三編 報”的作文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作文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贛州地區教育局的充分肯定。1997年後,教研工作轉為素質教育、創新 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研究,主要采取教師優質課競賽和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來推動。市教育局注重推廣教研先進經驗,一方麵深入學校檢查教師教案,督促每星期一 次的學科教研活動,開展優質課評比。另一方麵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召開論文研討會,廣泛交流教學經驗。
1986~2000年,全市教師參加省地以上優質課競賽29人次;指導學生參加地區以上學科競賽1148人次;撰寫的教學論文有858篇在地以上報刊發表。其中,省級發表275篇,國家級發表98篇。
第五節 成人教育
掃盲教育 1986年,瑞金年滿15周歲至45周歲青壯年人口中,有文盲26504人,占青壯年總數的11.2%。是年,有1108名文盲參加脫盲學 習。此後,每年均開展掃盲教育和脫盲學員的鞏固提高工作。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生,年滿十五周歲至45周歲人口中仍有 文盲23976名,文盲率8.8%。1994年起,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掃盲教育活動。市、鄉(鎮)、村廣泛深入開展掃盲宣傳,圩鎮街道路旁等醒目處,到處書 寫著“大力掃除青壯年文盲、提高民族素質”、“好男不娶文盲女、好女不嫁文盲郎”等大幅標語,張貼“掃盲工作條例”,書寫識字牌。落實鄉村幹部包動員入 學、教師包教包脫盲的雙向雙線責任製。文盲參加掃盲學習和脫盲學員參加鞏固提高班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出現了丈夫教妻子、兒女教父母、兄妹教兄妹、教師送 教上門的掃盲局麵。至1997年,累計辦班1105個,參加掃盲學習人數10134人,掃除文盲9578人,非盲率達97%。是年,瑞金順利通過省政府驗 收,並被國家授予“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縣市”稱號。1997年以後,按高標準掃盲要求,繼續開展掃盲活動和脫盲學員的鞏固提高工作。1998年,丁陂鄉人 民政府被評為國家掃除文盲工作先進單位。1999年,武陽鎮武陽村評為江西省掃盲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沙洲壩鎮潔源村被評為江西省掃盲工作先進單 位。全市文盲率下降到0.5%。
農民文化技術教育 1986年以來,為提高農民致富本領,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全縣(市)廣泛動員農村 青年積極參加農民函授大學、農民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同時,依托鄉(鎮)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常年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結合農事季節、產業特色,開展農、工、 林、牧、漁、果、家庭經營、第三產業及產業結構調整等,有針對性開展農民培訓工作。1988年,全縣創辦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8所,村級農民文化學 校7所,接受培訓人數38502人次,參加農民廣播電視大學學習人數32人,參加農民函授大學學習人數22人。此後,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逐年增加,培訓人數 大增。1996年,全市實現村村辦起農民文化技術學校,農民參加各類培訓累計45356人次,參加農民廣播電視大學人數32人,參加農函大學習人數42 人。2000年,全市農民參加各種培訓49883人次,參加農函大、農廣大學習60人。至此,全市共有445人參加農廣大學習,994人參加農函大學習, 畢結業總人數7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