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教育(2)(1 / 3)

招生工作 1986~1993年,初中招生實行統一考試、擇優錄取,按計劃招收新生。1994年起,小學畢業生就近劃片全部升入初中就讀。2000年, 改由鄉鎮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按初中學區統一造就小學畢業生花名冊,作為初中的招生花名冊。對沒有入學的小學畢業生和初中輟學生由鄉鎮政府填發《催促入學通 知書》,動員其入學。

1986年起,高中招生實行統一報名、統一考試製度。重點高中麵向全縣(市)招生,一般高中劃片招生。招生辦公 室根據招生計劃,由高分到低分劃定重點高中和其他高中錄取分數線,錄取的新生由招生辦發《錄取通知書》。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初中的優秀畢 業生熱衷報考中師、小中專,高中生源素質受到嚴重影響。1997年對高中招生實行改革,重點高中試行招收保送生製度,即由各初中按分配報名指標推薦優秀畢 業生參加提前的統一考試,招生辦根據招收保送生名額,從高分到低分劃定錄取線錄取保送生;重高和一般高中按規定招收一定比例的擇校生,實行限分數、限人 數、限錢數的“三限政策”招生。至1999年,全市重點中學招收保送生354人。2000年,取消重點高中招收保送生製度。

教學工作  中學教學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步入一個穩步發展的時期,隨著縣教育局對全縣中小學教學工作進行教學質量評估,各學校不斷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路 子。初中部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學科競賽活動,高中部從1991年起按照江西省教育廳的安排,實行高中畢業會考製度,高中生從高一開始參加全省 統一組織的高中畢業會考。考試、考查科目全部合格,頒發高中畢業證書。教學中注重適應中考和高考,采取舉辦高中畢業生複讀班、專業技術特長班等措施,盡力 為國家多培養合格人才。同時,學校注重教學信息、教學方法、教學資料等方麵的研究與交流,拓寬了育人渠道,提高了教學效果。

1986~2000年,中學教育為全國各大專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輸送新生10180人。其中,重點大學:文科65人,理科275人;一般院校:文科245 人,理科784人;專科學校2175人;中等專業學校:高中人中專1820人,初中升小中專3928人、升師範1761人。中學參加學科競賽,國家級獲獎 137人次,省級70人次,地級480人次。

附:瑞金第一中學簡介

1923年,周邦道、劉惟甫等人集資創辦瑞金綿江中學,後經多次更名。1958年定名為瑞金第一中學,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為紅都學校,1980年複名瑞金第一中學。

蘇區時期,中共瑞金縣第一個黨支部在此誕生。1927年,“八一”起義部隊南下駐瑞金期間,賀龍、郭沫若等在此宣誓入黨。1958年3月,共青團中央書 記處第一書記胡耀邦親臨學校視察,並向全校師生作報告。中央和有關部委領導王忍之、李鐵映、柳斌、鄧力群、布赫等先後來校視察。1980年列為地、縣重點 中學。1986年11月,鄧小平同誌題寫“瑞金第一中學”校名。1995年11月,接受省重點中學辦學水平評估驗收,以贛州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跨入江西省優 秀重點中學行列。

1986~2000年,瑞金第一中學為各類大中專學校輸送學生5000餘人。其中,考入清華、北大6人。 1993~2000年,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分別獲得地級獎179人次,省級獎53人次,國家級獎60人次。2000年,一中停辦初中教育,專辦高中教育; 校園占地7公頃;共有教學班38個,在校學生2469名;有專職教師151名,其中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26名,全國優秀教師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