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象湖鎮桔林村、沙子崗苗圃利用塑膜大棚保溫技術栽培反季節蔬菜,獲得成功,當年發展反季節蔬菜33.33公頃,此後迅速拓展。同年,市農業局在全市推廣水稻塑盤育秧和拋栽技術,利用塑盤室內育秧,不爛秧,培育壯秧;拋秧栽插減輕勞力強度,反青快。
1997年,全市推廣水稻旱床育秧,減少爛秧,提前插秧期,提高單位麵積產量。同年,市畜牧獸醫站引進優良公牛凍精,利用本地母牛實施人工授精,進行肉用牛改良,產下雜交肉牛,體大、產肉率高。與此同時,推廣秸稈氨化飼養技術。
1998年,沙洲壩、葉坪、澤覃、象湖、黃柏、雲石山等鄉鎮推廣水稻增產節水薄露灌溉技術,不增加設備和投資,改變傳統灌溉方法,達到節水、高產目的。 同年,九堡鎮、岡麵鄉烤煙生產基地推廣菌毒清抑芽劑和遠紅外線塗料新技術,提高烤煙質量。同年,壬田、日東、象湖、葉坪、九堡、萬田、謝坊等鄉鎮引進杜洛 克良種公豬,人工采集精液,對本地雜交母豬進行人工授精,產生三元雜交改良,每頭節約成本40元。
2000年,九堡鎮引進K346烤煙良種,同時推廣三段五步烘烤法,使上等煙增加1%。
第五節 科技信息
信息采集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市科委主要從科技報刊中查尋或利用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培訓的機會采集各種科技信息。1997年,市科委添置 微機,翌年加入贛州市科技情報所承辦的區域網,實現科技信息計算機檢索、谘詢和科技成果發明專利的搜集、查尋等功能。與此同時,訂購各種報刊、書籍,擴大 信息來源。利用電腦對浩如煙海的各類科技信息進行排查、跟蹤,拾遺補缺,搜尋所需內容,將專題、專輯儲入光盤。至2000年,市科技信息站儲存各類信息 29050條,經篩選、整理後分類彙編成科技信息資料94套。
信息利用 20世紀80年代,科技信息中心麵向社會公眾普及科技知識, 開展社會化宣傳服務。20世紀90年代,圍繞科技試驗、示範、推廣和科技開發、攻關、創新提供服務;為鄉鎮企業、科技示範戶等選送季節性強、適用實用、有 發展前景的技術、市場信息,為經濟建設服務。1986~2000年,市科委科技信息站開展計算機最新信息查詢、市場行情預測及科技成果、專利技術服務等項 目,為市內各領域提供利用科技信息4365條。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六節 地震監測
瑞金地處廣東河 源至福建邵武斷裂帶和瑞金一長汀一武平一會昌環狀斷裂帶的交彙處。具有孕育和發生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1996年,閩粵贛交界區域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確 定21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之一,其中包含瑞金市。2000年出版的《中國地震裂度區劃圖》顯示,瑞金地震動參數為0.1g,地震裂度多為7度區。
1988年3月,成立瑞金縣地震監測站,恢複縣地震辦公室。1995年,縣地震監測站改為市地震台。
地震宣傳 1993年起,每年7月28日所在的周定為地震宣傳周,市地震台通過科普櫥窗、地震專版、錄像、圖片、書籍、講座等形式向市民開展宣傳,普及 地震知識,提高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1997年,市地震台在瑞金一中舉辦一期大型“地震防震自救安全知識”專題講座,聽講幹部、學生、群眾5000餘 名。1998年9月,中國地震局舉辦“全國地震防震法規知識競賽”,瑞金1000餘人參加江西賽區贛州分區競賽,2人獲優等獎、28人獲優勝獎,瑞金參賽 團總分排名於贛州分區第三位。至2000年,先後共印發地震宣傳資料16000餘份,刊出地震專版25期,舉辦地震知識講座或培訓班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