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群眾文藝(2 / 2)

油畫作品先後在省級以上發表(展示)90餘件。其中《一九九九·百年之夢》入選《中國現代藝術精品集》;《虎門血戰》榮獲全國“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偉大的祖國》曾展示在昆明“世博園”中大廳,後被陸軍14集團軍收藏。

“盔頭”製作曆史悠久,“鍾家盔頭”流傳九代。以人物、動物、鬼神臉部製作麵具,手法誇張,但不失真。“盔頭”作坊兼生產戲劇服裝及刀、槍、箭、戟等道具,工藝靈巧,做工精細。產品行銷省內及廣東、福建、湖南、湖北等省。

紮紙藝術俗稱“紙紮”,作坊遍布城鄉,計有60家之多。藝術品位以象湖鎮一家作坊為高。主要製作龍燈、馬燈、獅子燈、宮燈、提燈、竹篙燈、蚌殼燈、船燈、扇形燈、茶籃燈等各式燈彩。

書法 1986~2000年,瑞金書法藝術作品在省級以上發表(展示)60餘件。篆刻作品先後發表(展示)240餘方,其中省級以上100餘方。《園丁》等兩方作品,被收入《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

攝影 1986年,全縣設照相館10餘家。2000年,增至32家。其中,市區10家,均為商業性攝影機構。1991年4月,成立攝影工作者協會。2000年有會員46人,其中7人參加贛州市攝影協會、1人為江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7人為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

市文化館不定期舉辦攝影培訓班,並指導攝影愛好者進行攝影創作。1986~2000年,舉辦攝影展覽13次,展出作品6000餘幀,其中省級以上發表(展示)的作品220餘幀。

第四節 文學創作

1986年以來,瑞金文學創作繁榮發展,先後湧現出“綿江詩社”、“外世界”、“小木房”、“荷花”等文學社團。九堡鎮的文學刊物《銅缽風》也應運而生 且持之以恒。瑞金一中、瑞金二中、瑞林初中等學校相繼成立了文學社團並創刊《綿江潮》、《春潮》、《蘭草》文學雜誌。綿江詩社創辦《綿江詩刊》;瑞金作家 協會創辦《作家之友》,培養造就一大批文學新人。1986年,在全國各地報刊雜誌發表文學作品80多件。2000年,在報刊雜誌發表文學作品185件,其 中省級以上發表79件。

1986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屆《穀雨詩會》,為瑞金詩歌界的節日盛會。至2000年,已連續舉辦15屆,創作各類詩歌500餘首,已編輯出版《瑞金“穀雨詩會”作品集》4集,近20首詩詞被《中華詩詞》和《江西詩詞》等刊物采用。

第五節 紅都之春藝術節

1983年5月,中共瑞金縣委宣傳部牽頭,聯合文教、經貿和工、青、婦等部門組成組織委員會。決定創辦“紅都音樂會”,每年舉辦一次,由組委會成員輪流擔任執行主席,負責當屆活動的組織指導、後勤保障等工作。

“紅都音樂會”進行到第3屆,組委會根據群眾建議,更名為“紅都之春”文藝晚會。1989年,更名為“紅都之春”藝術節,堅持每年春季舉辦1屆。1996年,“紅都之春”藝術節期間同時舉辦商品展銷會、招商引資洽談會、書法攝影美術作品展,花卉展示係列活動。

藝術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節目也由起初的20多個發展到100多個;演出時間由1晚,增至8晚;內容由單一的音樂會發展成集音樂、舞蹈、戲劇、小品等曲藝於一台的綜合性文藝活動。1999年,瑞金市被省文化廳授予“歌舞之鄉”稱號。

1983~2000年,“紅都之春”藝術節累計演出節目達1780個(其中,自創節目395個),演出場次92場。觀眾達1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