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廣播(1 / 3)

絕句一首

劉雲僧(名秀鈺,邑人,江西省文史館館員)

鋟版功成喜可知, 辛勤擘畫有吾師。

尊聞書刊重傳世, 綿水缽山並壽之。

作者原注:雅堂先生重刊鄉賢羅台山《尊聞居土集》蕆事時,得一絕句頌之。

奉和程柏廬先生原韻

謝濟川(邑人,名澤周,民國江西省參事)

鬆上風來泉上聲, 山花相映水花榮。

源頭自澄心常活, 穀口時聞鳥一鳴。

煮石欲邀蒼鶴下, 觀雲頓覺白衣輕。

人間何事尋仙去, 且問詩壇一角兵。

訪 瑞 金

徐門周南

滬漢妖風起,人民抗獨夫。八方舉義幟,此地建紅都。

百戰摧強敵,長征更遠圖。光榮青史在,金字大椽書。

訪紅都瑞金

鄒獲帆

紅色故都瑞金城, 寸土皆碑前輩勳。

樟木參天留厚愛, 綿江水碧念先行。

當年萬裏播新種, 今日八方放大門。

為繼紅軍萬世業, 千家萬戶勤耕耘。

注:作於1990年5月22日。

瞻仰瑞金烈士陵園二首

廖龍森

古木參天劍氣衝, 百花含淚憶元戎。

沙場久戰流鮮血, 染得江山萬裏紅。

浩氣長存四字碑, 莊嚴肅穆淨鬆炱。

如今處處皆春日, 不見英靈化鶴來。

慶祝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便賦

張 理

道路由來曲且彎, 腥風血雨跡斑斑。

三年五次反圍剿, 萬裏長征過雪山。

浴血掃除洋鬼子, 抒誠揭破假和談。

於中創立新中國, 治國毋忘立國難。

瑞 金

李 瑛(原中國文聯副主席)

都已成為曆史,卻有江水活著。

都已成為曆史,卻有紅旗和紅星活著。

都已成為曆史,卻有詩和熱血澆灌的野草活著。

都已成為曆史,卻有偉大的精神活著。

江水、紅旗、紅星、詩和熱血,以及一個民族偉大的精神活著。

曾在蔓草荒煙中閃耀著光芒,而今又在太陽朗照的中國大地高高地昂首挺立,活著,而且成長。

瑞金,莊嚴地哺著十億人民的靈魂和一個至高無上純潔的信仰。

注:作於1990年。

第二節 楹聯選錄

題雲龍橋

周邦道(邑人,民國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移居台灣)

雲映煙波浮小艇,龍潛霧海吐明珠。

贛閩嶺峙連三塔,綿貢江流第一橋。

注:作於20世紀90年代初。

題重修雲龍橋

鍾輝(將軍,邑人)

雲卷雲舒猶憶紅都開新宇

龍潛龍出又見古橋展雄姿

紀念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七十周年

劉獻璋(邑人)

憶崢蠑歲月,共和搖籃七十載,孕元勳,育將帥,擬法典,反圍剿,懾敵膽,長征起步,曆戰硝煙,迎來華夏旌旗豔;

看燦爛時年,紅都兒女五八萬,展英姿,創偉業,暉改革,興商海,譽宇寰,世紀跨越,廣招賢才,譜寫神州宏圖篇。

土 地 聯

劉獻璋(邑人)

土能生金,亦能克金,萬民樂土,嘉禾滿廩;

地可種玉,也可吞玉,千村惜地,碩果盈洲。

贛龍鐵路瑞金段動工興建

中國鐵路工程十七局集團

紅都精神召澤勁旅唱響世紀歌;

瑞金山水托起巨龍直通大京九。

對聯兩副

牛年說牛,牛也埋了頭拉車,牛也睜了眼拓荒,壯哉,牛也;

馬子賽馬,馬已張開嘴嘶鳴,馬已揚開蹄拚搏,勇兮,馬焉。

(上聯係縣文化館出,下聯由朱慶生對)

筆架淩霄,陳石流清,銅缽茶歌,當年洞天福地,應是神仙好去處;

關山擁翠,湖陂躍鯉,沙洲稻浪,今日碧水金疇,豈非百姓新桃源。

(上聯係瑞金縣文化館出,下聯係楊素卿女士對)

第三節 文章選錄

贛江源

2001年8月17日,《江西日報》在顯要位置報道:經《贛江源頭科學考察》評審會認定,江西母親河--贛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根”,源頭為石泉,源河為石寮河,發源於瑞金境內的贛源崠。

曆史上對贛江源頭的位置,各地各界說法不一。《山海經·海內東經》中稱:“贛水出南野聶都東山,東北注江,入彭澤西”,即源出今崇義縣聶都東段。看來秦漢以前把現在的章水(古稱豫章水)作為贛江的正源。

後來出現“贛有章、貢兩源”之說,乃因章、貢二水於贛州合成贛江。而貢江比章江長,與贛江的連接更為自然。根據判別源河的第一條法則,無疑應以貢水為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