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廣播(2 / 3)

50年代中期,江西省水利部門把贛江的發源地定在貢水上遊的瑞金境內的武夷山黃竹嶺;還有人提出贛江應以桃江(贛縣境)為正源;也有人認為贛江應以梅江或琴江為正源;80年代初,又有學者認為贛江發源於石城縣境內。盡管各有說詞,但都未經科學考證。

通過辨證,桃江、梅江及其支流琴江並非同在贛州與章、貢二水合流,而是在贛州以上與貢水交彙。根據判別源河的第三條法則,整條貢水是一整體,不可分割。且貢水處於中軸地位,水量大,而桃江、梅江、琴江處於兩翼,水量小。所以不能作為貢水的正源。

南昌職業師範學院安陽教授1983年考察贛江源,先到瑞金。水利局和水文站的同誌與安陽同行到日東鄉後,徒步溯日東河而上,過黃竹嶺,進入石寮,在深山 密林跋涉攀登,沿涓涓細流再尋覓源頭,即槽流曲線與坡流曲麵的交點(北緯25°58′,東經116°21′45′)。最後登上山頂,鳥瞰日東河,如銀色絲 帶向西飄去,果然,這座位於瑞金東北角的贛源崠就是贛江的發源地。

1994年11月,江西省地理學會第三屆理事會作出結論:贛江發源 地在瑞金。為進一步準確地探明贛江源頭,2000年6月,省人事廳、省水文局、省測繪局等單位聯合承擔了省級軟科學研究項目《贛江源頭科學考察》。經過有 關專家一年多的實地勘測,詳查資料、辨證地圖,並采用衛星定位係統等先進技術和手段,最終塵埃落定,得出本文開篇結論。 (作者:楊衍畦)

聖潔的吻

愛是理解的別名。

--泰戈爾

戰地救護所裏,緊張的搶救工作正在進行。

護士小方剛剛從前沿陣地背回一位重傷的戰士。小夥子顯得很年輕,那娃娃臉上還沒有完全脫盡調皮的稚氣。隻見他胸前一大片血跡,那殷紅的鮮血,透過急救包,還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淌。

19歲的少女小方,平生頭一次闖進血與火的戰場,望著這血淋淋的場麵,淚水禁不住在眼眶裏打轉。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是殘酷的流血、死亡……

小夥子緊閉的雙眼微微地睜開,無力的手輕輕地擺了擺。

小方噙著淚水,用一團藥棉輕輕地抹去他嘴角的鮮血。戰士嚅動嘴唇:“看來,我……是不行了。我才19歲,青春………剛剛開始”。他的臉色很蒼白。血,不 斷地滲進周圍的土地。他虛弱的身子動了動:“我的血流進這生我養我的土地,值得。多想再看一看我們祖國的……天空”。小方的淚水順著臉頰一個勁地往下淌。 她輕輕的扶起戰士,頭向著救護所門外那片蔚藍的天空。

戰士的眼睛瞬地一亮:“活著該是多麼美好啊……”那眼神,是生命之火即將熄滅前的回光返照。

“19歲,可惜我再也品嚐不到戀愛的滋味……吻的甜蜜……”戰士的頭輕輕地側向一邊,呼吸慢慢地微弱下去……。

小方再也控製不住自己,“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帶著滿臉的淚水,俯向戰士蒼白的嘴唇……

(作者:楊 衝)

雲石山的由來

瑞金城西19千米處有一座雲石山。

相傳,南海觀音搬起一座龐大的石山騰雲赴東海,經過此處上空,被一小孩看見,他驚奇地告訴正在打掃廳堂的母親。婦人見狀,認為是不祥之兆,急忙揮起掃帚 向空中指去。頓時,石山便呼啦啦’壓下來,落在這塊盆地中央,安然不動。從此,當地人便把它叫“雲石山”。 (丁國基搜集整理)

台山對對聯

羅台山自幼聰敏,6歲入本村“南屏書舍”啟蒙。

一日,天朗氣清,啟蒙老師羅望川先生課餘之時,帶學生們野遊學館後山,忽見一木被人砍倒,連纏在樹幹上的大小藤條也被一起割斷。於是,隨口出了個上聯: “藤纏樹,樹纏藤,樹死藤斷”。要學童們對出下聯。20多位學童,隻能一齊瞪著眼睛望著先生,一個字也說不出來。而台山當時是他們中最小的一個,隻見他看 了看自己在太陽照射下的身影,很快便對出了下聯:“影隨人,人隨影,人亡影消”。

先生聽了非常高興,摸著小台山的頭,連連稱讚:“孺子可教也”。 (羅振波搜集整理)

南穀第的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武陽任頭村住著一位身材高大,臂力過人,且心地善良的青年,名字叫鄒南穀。他幼年喪父,既無兄長,又無弟妹,與年過花甲的老母相依為命,清貧度日。

鬥轉星移,日月更替,老母對南穀說:“兒呀!你已二十三歲了,早該娶媳成家,隻因我們家境貧寒,無力而為。現在田裏漸漸空閑,你可到南山砍些木材,運到 京城去賣,一來可掙些銀兩過年;二來可置些結婚衣著物品……”。鄒南穀遵老母吩咐,到南山砍回一大堆杉木,用藤條捆紮成一筏一筏木排後,辭別鄉親,順水點 篙而去。

出貢水入贛江,鄒南穀風餐露宿,受盡磨難,終於在月餘後抵達京城。待安排好木頭,已是年關臘月,除夕團圓之時,誰還有興致買木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