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檔案(1 / 1)

第一節 機構設置

檔案局、檔案館 1986年,縣檔案局列入政府編製序列,定行政編製2人。縣檔案館為縣檔案局所屬副局級事業單 位,定編5人。1991年,檔案局、檔案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製,定編7人。1995年,市檔案局定行政編製3人,市檔案館定事 業編製4人。1996~2000年,市檔案局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定事業編製4人。檔案館事業單位性質不變,人員編製增至6人。

基 層檔案室 1986年,全縣設立基層檔案室99個,檔案管理人員161人。1997年,加強行政村檔案管理,在市內76個小康示範村中試設村級檔案室60 個。至2000年,全市設立鄉、鎮檔案室19個、市屬部門檔案室79個、廠礦檔案室11個、駐市機構檔案室29個、試設村級檔案室60個,配備專(兼)職 檔案管理人員209人。

第二節 檔案業務

館藏檔案 1986年,縣檔案館保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瑞金縣 委、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縣人民政府、縣政協委員會、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和全縣黨政機關、群眾團體及部分國有企業的文書檔案共101個全宗,計 13220卷。收藏革命曆史檔案、文獻20873件,民國檔案285卷,積累圖書資料118種,計4939冊,各類照片檔案672件,同時收藏一些錄音 帶、錄像帶及電影拷貝等聲像資料。

1987年後,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檔案種類不斷增多,數量不斷增加。瑞金縣檔案管理部門 收集、整理各種門類的檔案資料,增設了化工工業、印刷業、化肥工業、甘蔗生產、建築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60周年紀念、撤縣設市、雲龍橋 修複等全宗。搶救整理各鄉鎮房地產證件278卷、民國郵政檔案158卷、毛澤東女兒李訥在瑞金留下的書籍資料297卷(冊),征集、收藏部分革命曆史檔 案、國家領導人來瑞金視察活動的照片和名人字畫等資料進館,充實豐富了館藏檔案。到2000年,館藏檔案達132個全宗,共有文書檔案17025卷、民國 檔案443卷、革命曆史檔案21卷、圖書資料6075卷(冊)、照片檔案1277張。

檔案開放利用 20世紀80年代,檔案管理部門 主要為編史修誌和日常工作提供查考服務。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部門、單位及社會各界對檔案的利用內容不斷擴展、數量日益增多,涉及經濟建 設、招商引資、農業開發、山林土地承包等方麵的檔案資料。檔案管理部門不斷改善檔案查閱利用的環境,滿足機關單位和社會各界的需要。1996年編寫出近萬 字的《瑞金市檔案館指南》,向社會開放了民國檔案、革命曆史檔案和當代工業、農業、林業、文教、衛生、交通、郵電、城建、經濟管理等方麵的檔案以及其他資 料755卷(冊)。為查閱者提供全麵、快捷、便利、優質的利用服務。1986~2000年間,檔案管理部門共接待境內外查檔人員10577人次,提供各類 檔案資料23329卷(冊)。

檔案達標升級 瑞金檔案達標升級工作始於1991年。是年7月5日,贛州地區檔案局在瑞金紅都製糖廠召 開全區檔案管理達標升級現場會,推動檔案達標升級工作。瑞金檔案管理部門深入基層,加強督導。開展業務培訓,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素質;舉行報告會、觀摩會, 使檔案管理人員明確檔案達標升級具體要求;專業人員上門服務,手把手傳授技術,使檔案達標升級工作上水平。市檔案館於1993年4月2日,經贛州地區檔案 局評審驗收,晉升為檔案管理省三級先進單位。至2000年,全市有61個機關單位達標(其中達省特級的8個,省一級的1個,省二級的25個,省三級的27 個);11個鄉鎮和2個行政村檔案管理達到省三級標準;8個企業單位檔案管理達省級標準。

第三節 實施檔案法規

1987年,國家頒布《檔案法》。縣檔案局聯合宣傳、司法等部門,在全縣開展學習、宣傳、貫徹《檔案法》活動。印製宣傳材料1650份,發至基層單位及社 會各方麵。與此同時,舉辦培訓班、報告會、座談會、經驗交流會99期(次),參加人員2759人次。1992年8月,組織《檔案法》學習考試,全縣機關、 企事業單位及各鄉(鎮)檔案管理人員166人參考,均達到良好成績。

1996年7月,市檔案局按照修訂後的《檔案法》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各項規章製度,先後建立了檔案資料收集歸檔製度、檔案庫房管理製度、檔案查閱利用製度、檔案館(室)安全防火製度、檔案幹部崗位責任製、檔案資料保衛保密製度。

1999年,市檔案局會同市人大、法製局、司法局等部門對市屬部門及鄉鎮檔案室進行檔案執法大檢查,經考核的123個基本檔案管理單位均符合法律規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