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開發於漢,建治於唐,古代文明史跡底蘊宏厚。據專家考證,域內萬年前始有人類活動,兩千年前始有古人墓塚,千年前始建城池,明、清兩代建築群體迄 今可見。尤其現代,中國共產黨在瑞金創建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革命遺址、紀念建築遍布全境。2000年,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 處,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0餘處,其他有保存價值的文物、建築130餘處,館藏各類文物10000餘件。
第一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15處:
中國共產黨蘇區中央局舊址 位於市東北部6千米的葉坪鄉葉坪村,土木結構,懸山頂。占地約200平方米。1931.年9月28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從永豐 龍崗遷駐葉坪村辦公。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王稼祥等同誌在此辦公和居住。1953年按原貌修複,次年對外開放。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 位於葉坪村,磚木結構,硬山頂,建於明末清初,占地523平方米。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 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會後,臨時中央政府部分機構在此辦公。1933年4月,臨時中央政府遷往沙洲壩後,仍在此召開過中央蘇區8縣貧農團代表查田運動大 會、中央蘇區南部17縣經濟建設會議等。1953年按原貌修複,次年對外開放。
紅軍烈士紀念亭 位於葉坪村,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籌建,由錢壯飛設計,梁柏台任工程指導。1933年8月動工,1934年1月竣工,磚木結構,五角攢尖頂,占地59平方米。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被國民黨軍隊拆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
紅軍烈士紀念塔 位於葉坪村,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籌建,由錢壯飛設計,梁柏台任工程指導。1933年8月動工,1934年1月竣工。塔 高13米,占地35平方米。塔座為五角形,用紅條石砌築,鑲嵌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張聞天、項英、凱豐、王稼祥、鄧發等領導人的題詞碑刻和建塔 標誌。塔前草坪用煤渣鋪寫:“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大字。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被國民黨軍隊拆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
紅軍檢閱台 位於葉坪村,始建於1931年11月,1933年8月由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改建,錢壯飛設計,梁柏台任工程指導,磚木結構, 懸山頂,占地78平方米。1931年11月7日,“一蘇大”開幕時,毛澤東、朱德等在台上檢閱紅軍。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被國民黨軍隊拆 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
公略亭 位於葉坪村,由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籌建,1933年8月動工,1934年1月竣 工。磚木結構,三角攢尖頂,占地12平方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紀念黃公略烈士而建。黃公略生於1898年,湖南湘鄉人,黃埔軍校畢業,紅三 軍軍長,1931年10月在東固六渡坳率軍轉移途中不幸中彈犧牲。亭中立有“黃公略同誌傳略”石碑。“公略亭”亭名由彭德懷所題。1934年10月紅軍長 征後,被國民黨軍隊拆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
博生堡 位於葉坪村,由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籌建。1933年8月動 工,1934年1月竣工。磚木結構,方形碉堡式,占地33平方米。臨時中央政府為褒揚趙博生烈士而建。趙博生生於1897年,河北黃驊人,保定軍校畢業。 紅一方麵軍第五軍團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1933年1月8日,在江西南城黃獅渡戰役中犧牲。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後,博生堡被國民黨軍隊拆 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門額“博生堡”三字由朱德題寫,堡內“趙博生傳略”碑文由中國人民解決軍總政治部在1955年重建時擬寫。
紅井 位於沙洲壩鎮沙洲壩村,磚石壘砌,圓形。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遷駐沙洲壩。9月,毛澤東組織中央政府機關幹部和當地群眾 一起開挖此井,解決軍民飲水困難。井深6米,直徑1.7米。1950年,瑞金人民對水井進行了維修,並譽為“紅井”,井旁立碑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 想念毛主席”碑文。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 位於沙洲壩村,土木結構,懸山頂,占地219平方米。1933年4月至 1934年7月,中央執行委員會機關和毛澤東、徐特立、何叔衡、梁柏台、謝覺哉等同誌在此辦公和居住。期間,毛澤東先後寫下了《必須注意經濟工作》、《怎 樣分析農村階級》、《我們的經濟政策》、《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1953年修複開放。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舊址 位於沙洲壩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右側,土木結構,懸山頂。占地223平方米。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人民委員會在此辦公,張聞天、賀子珍等在此居住。1953年修複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