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人物傳(1)(1 / 2)

立傳人物45位,依姓氏筆畫為序。

丁學元(1912.1~1985.12) 九堡羊角人。愛國工商業者,16歲隨父學經商,29歲外出經商,先後在瑞金、長汀、豐城、南昌等地與人合作開設“榮記商場”、“天成銀樓”。聚財日豐,至解放前夕,擁有黃金600多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丁學元目睹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有關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付諸實施,從觀望到積極擁護。1954年,主動將120兩黃金、1200元銀 圓,投入企業擴大業務。1956年後,丁學元任江西省工商聯執行委員,瑞金縣工商聯副主任、主任,瑞金縣公私合營棉布店經理,縣人民委員會委員、副縣長, 第一至六屆瑞金縣政協委員、一至四屆常委、五至六屆副主席等職。是江西省第三至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處處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團結、帶動廣大工商業者堅持走 社會主義道路。以縣工商聯主任身份,協助人民政府發展社會主義工商業。

丁學元家庭富有,但不追求個人享受,布衣疏食,世居簡室,待人誠懇,以國家興盛為己任,在工商界享有崇高威望,深受邑人敬重。

鄧希平(1898~1931) 又名家寶,澤覃鄉赤沙田人。在贛州省立第四中學讀書時,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7年8月,“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途 經瑞金時,鄧希平邀集謝仁鶴、劉忠恩星夜趕赴縣城,向部隊提出參加起義軍的請求。首長周恩來詳盡講述國內革命形勢和起義軍所擔負的重任,要求他們繼續堅持 地方工作,發動群眾,開展工農運動。期間,鄧希平與劉忠恩一同加入中國共產黨,組建瑞金第一個黨支部,鄧希平任支部委員。“八一”起義軍離瑞後,瑞金黨組 織遭破壞,鄧希平等轉入安治、陶珠一帶,進行革命活動,並以“觀音會”、“打東道”的名義秘密建立農民協會,互相串聯,組成200多人的農民暴動隊,醞釀 武裝暴動。1928年冬,建立安治黨支部,鄧希平擔任支部書記。1930年4月2日深夜,在鄧希平家裏召開秘密會議,商討暴動計劃,決定在安治舉旗暴動。 4月3日傍晚,暴動隊員300多人,手持步槍、梭鏢、鳥銃,迅猛向安治橋頭集結,摧毀土豪劣紳的“土圍子”,擊斃兵痞楊家弟,把沒收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 4月30日,鄧希平指揮幾路暴動隊聯合行動,一舉攻克瑞金縣城,瑞金人民獲得第一次解放。5月,瑞金縣農民協會恢複後,鄧希平任主席。6月上旬,瑞金縣革 命委員會宣告成立,鄧希平任縣革命委員會主席。中旬,中國共產黨瑞金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鄧希平推選為中共瑞金縣委書記。7月,在縣委的領導下,成 立瑞金縣蘇維埃政府,領導全縣工農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組織農民協會,健全區、鄉蘇維埃政權和黨的基層組織。

1931年6月,鄧希平被誣陷為“社會民主黨”首領而遭殘殺,時年33歲。是年8月,中共瑞金縣委書記鄧小平(四川人),為鄧希平平反昭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艾平(1915~1947) 派名賴倫錦,學名賴智山,象湖鎮綿塘人。幼讀縣城維新學堂、東關小學。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任宣傳員、政治指導員等職。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在長征路上,利用戰鬥間隙創作《第六個晚上》、《占領古陂圩》、《“倮倮”投軍》等故事,輯入《中國工農 紅軍第一方麵軍長征記》。

1938年,艾平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八支隊政治部主任。1941年春,調延安軍政學院學習,次年轉中央黨校深造。1945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二十五師政委。

1945年11月至1947年11月,艾平率部轉戰冀東、遼西一線,先後參與指揮承德保衛戰、反“蠶食”鬥爭、綏中破擊戰、香河保衛戰、舊門阻擊戰。戰 功累累。1946年1月,國民黨軍隊向熱河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企圖占領承德。是月13日,艾平坐鎮古北口,沉著果斷,指揮一個團兵力,殲敵1500餘 人,徹底粉碎進攻之敵,戰績卓著。1947年5月,艾平出席冀察熱遼黨代會後,歸途中被國民黨騎兵千餘人包圍,沉著應戰,勝利突圍。同年9月,中國人民解 放軍在東北發動強大的秋季攻勢,艾平奉命率部向熱東錦西挺進,五戰五捷。11月1日18時,在義縣境西頭道河代官堡戰役打響後,艾平率部向敵發起猛烈進 攻,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2歲。東北民主聯軍第九縱隊政治部致艾平妻子蘇明的慰唁稱:“艾平同誌的英勇果斷,光榮犧牲是很有價值的。頭道河線之役,全殲敵 二十一師,並擊潰其四十三師,獲得極大戰果。”艾平的忠骸葬於河北省遷安縣大異丁村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