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人物傳(1)(2 / 2)

江擁輝11917~1991) 葉坪鄉黃沙 村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保衛局科員,第二師四團 特派員、師特派幹事。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保衛部巡視員,三四三旅六八六團營政治幹事,營政治教導員,魯南支隊六團副政治委員,第五 旅十三團政治處主任、十四團政治委員,山東濱海軍區十三團營政治教導員、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一師二團團長、副師長、師長, 第四野戰軍三十八軍一一二師師長、軍參謀長。1946年初,率部挺進東北戰場,在秀水河戰役中,指揮部隊殲滅國民黨軍1個團、4個營和1個炮兵連,受到中 央軍委和民主聯軍總部的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副軍長、軍長,沈陽軍區副參謀長,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沈陽軍區參謀長、副 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援朝抗美戰爭中,江擁輝參加指揮第一、二、三、四次戰役和“三八”線防禦戰。在第二次戰役中,率部穿插迂回,指揮德川之戰和龍源 裏、鬆骨峰激戰,大獲全勝,受到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嘉獎,譽三十八軍為“萬歲軍”,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回國後,毛澤東主席表揚 三十八軍是“勝利之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

劉忠恩(1893~1929) 澤覃鄉希平人,少年在赤沙田“萃美堂”讀私塾,崇尚俠義。1926年夏,劉忠恩與鄧希平、謝仁鶴等人在赤沙田創辦醒群小 學,催人覺醒。1927年8月,“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南下瑞金。劉忠恩聞訊,連夜趕到縣城協助部隊寫標語、散傳單,組織人民群眾燒茶做飯招待起義軍,動員 青壯年參加起義部隊。起義軍在瑞金駐紮約兩周,部隊前委培養劉忠恩與楊榮才、鄧希平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綿江中學建立第一個中共瑞金縣支部委員會,劉忠 恩擔任支部書記。“八一”起義部隊離瑞後,黨支部遭破壞,劉忠恩被迫回到安治農村進行地下活動,宣傳革命道理,秘密組織農會,恢複黨的組織。1928年 冬,安治黨支部正式成立,發展黨員56名。

安治革命勢力迅猛發展,國民黨軍李文彬旅奉命進剿安治。1929年6月11日,謝仁鶴被捕。為救謝仁鶴,劉忠恩前往縣城偵察,不幸被捕。劉忠恩與謝仁鶴在獄中受盡酷刑,矢誌不屈。6月18日,倆人英勇就義於城北綿江河畔。

劉連標(1902~1935) 岡麵鄉渡頭人,出身於雇農家庭。1929年,紅四軍來到瑞金,劉連標毅然參加紅軍。次年,在攻打於都澄江楊梅嶺土圍時立 功,先後擔任排長、於北獨立營連長,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7月,劉連標奉命回到瑞金工作,擔任瑞金縣蘇維埃政府軍事部長。是年10月,瑞金地方 武裝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五軍,劉連標任連長,率部轉戰贛南、閩西,擴大紅色區域,屢立戰功,提升為團長。參加中央蘇區一、二、三、四次反“圍剿”,在 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劉連標不幸右腳負傷致殘。

1934年,主力紅軍長征後,劉連標擔任瑞金遊擊隊司令員,領導全縣18000多名遊擊隊員,堅持遊擊戰爭。

1935年3月,駐瑞金、於都、寧都的國民黨軍隊以十倍於我的兵力向遊擊區發動軍事“清剿”。緊急突圍時劉連標的右腳再次中彈,不能舉步,政委命令警衛 員抬離戰場。劉連標謝絕,把自己的手槍交給警衛員,換上馬槍,主動擔負掩護突圍任務。麵對蜂擁而來的敵人,劉連標掩護戰友安全轉移後,在激戰中不幸中彈, 壯烈犧牲,時年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