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預計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37億元,增長10.6%。實現全額財政收入13357萬元,增長6.8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124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2210元,增加53元。全年主要工作特點是:
(一)抓改革,強扶持,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市工業總產值達12.05億元,增長1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4.96億元,增長81.5%;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增長57.3%;實現稅收2700萬元,增長42.1%。
(二)調結構,樹龍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以臍橙為主的果業開發掀起熱潮。以肉牛為主的草食畜禽和以鰻魚為主的特種水產發展迅速。農村科技應用水平提 高,引進推廣水稻免耕栽培、煙葉模式種植等10項農業生產新技術。林業、水利、水保建設取得新成效,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基本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興旅遊,活商貿,第三產業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水平提高,逐步由接待型向經營轉變。大力開發旅遊商品,紅魚、茶樹菇、根雕、竹編等旅遊產品深受遊 客喜愛。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2萬人次,旅遊收入8200萬元,分別增長18.3%、21.7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7億元,增長6.1%。 紅都廣場、紅都商業城、綿江小區等市場日漸興旺,各專業批發市場實現銷售總額10500萬元,增長5%。
(四)強隊伍,建園區,招 商 引資成效顯著。組建了5支由市領導帶隊、20支由部門負責人帶隊的專職招商隊伍,到沿海發達地區全年定點招商。全年共接待外來投資客商301批次,洽談項 目264個;引進內聯項目93個,實際進資2.31億元,增長36.7%;實際利用外資1786萬美元,增長71.1%。
(五)抓 基 建,重管理,城市建設進展順利。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5億元,增長17.4%。完成省級以上重點工程建設投資2.77億元。贛龍鐵路完成投資 6800萬元,路基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206國道改造工程完成投資7900萬元;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投資1.3億元。
(六) 培財源,保重點,財政金融運行平穩。著力培植財源,強化財經監督,加大征管力度,財政收入保持增長,收入結構明顯改善。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支出得到 保障。金融形勢保持穩定,至12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7.58億元,比年初增加1.9億萬元。各項貸款餘額6.85億元,比年初減少732萬元。
(七)抓穩定,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長足進步。
二、下屆政府主要工作任務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點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堅持開放興市戰略,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推進創新為 主旋律,以建設贛南東部中心城市和贛閩邊際區域經濟中心為定位,以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市化和旅遊產業化為主線,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現 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指標是: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38億元,年均增長 13%; 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億元,年均增長32.2%;財政總收入達2.6億元,年均增長1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9億元,年均增長13.4%;全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9億元,年均增長2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億元,年均增長10.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00元,年均增長4.8%;人 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9‰以內;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20:40.5:39.5。
總體工作思路是:圍繞一個目標:融入江西在中部地區崛 起 的進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堅持一個定位,把瑞金建設成為贛南東部中心城市、贛閩邊際區域經濟中心;咬緊三大指標:國內生產總值達3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 產值達2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2.6億元。主攻四個重點: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市化和旅遊產業化;強化五項工作保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大依法監督、 政協民主監督、依法行政;建立精簡、高效的政府運行機製;營造執政為民,謀求發展為第一要務的良好氛圍;樹立廉潔實幹的工作作風。
主要措施是:
1、優化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