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附錄(6)(1 / 3)

目前,我縣經濟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農村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全縣270個行政村,3722個村民小組,基本上達到或接近達到小康目標的村和村小組,占全縣村和村民小組總數還不到1%,要實現由溫飽到小康的跨越,任務還十分艱巨。

根據上級關於農村奔小康的戰略思想,結合我縣農村實際情況。建設奔小康示範村民小組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四大精神為指針,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 點”,以實現小康為目標,以發展農村生產力,大力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麵發展為中心,轉變政府職能,改進機關作風和幹部作風,麵向農村辦實事,腳 踏實地抓示範,以促進農村小康目標的全麵實現。

二、小康示範村民小組的建設標準

小康是一個經濟和社會全麵發展的綜合性概念,它包括衣、食、住、行、用、科、教、文、衛、安等諸方麵的內容。到1997年小康示範村民小組建設的具體要求是:

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2、人均住房麵積13㎡,其中磚木結構和鋼筋混泥土結構住房麵積達到50%以上。

3、人均家庭自有資產原值達4500元以上,彩色電視機普及率超過70%。

4、人均集體積累400元以上。

5、計劃生育實現三無(無早婚早育、無計劃外二胎、無多胎),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10‰以內。

6、人均消費水平1000元上。

7、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

8、每七戶有一名技術員。

9、普及農村初級保險。

10、村容村貌好,安全衛生用水率達到90%,用電戶比重高於90%。

11、擁有標準“四室”(黨、團員活動室;文娛活動室;村小組辦公室;經濟洽談室)和一場一校(體育場和農民夜校)。

12、五保戶供養率達100%。

13、團結友愛,社會治安好。

三、小康示範村民小組建設的工作要求

抓好小康村小組的建設示範點,加速整個農村奔小康的進程,是各級黨政機關幹部責無旁貸的任務。具體要求:

1、縣六套班子,縣直各部門(公檢法和已經轉變職能的部門除外),各鄉(鎮、場),黨政一把手都要掛鉤一個村民小組,(安排下村抓點縣直單位附後)選派一名優秀年輕幹部到村擔任支部副書記或村委副主任實職,重點培養出一個小康示範村民小組。

2、掛點時間一定五年不變,選派幹部可一年一換。掛鉤單位要指定領導具體負責。並建立抓好小康示範村民小組建設的目標管理責任製。選派的幹部要與原單位 工作脫鉤,並簽訂責任狀,保質保量完成年內目標任務,使示範村民小組集體經濟純收入比1992年翻一番,(以1992年統計年報指標為起點)93年內農民 人均純收入突破1000元,以後每年按50%的速度遞增,到1997年達到5000元。協助抓好一個連片50畝高標準果茶園或300畝速生豐產林,或者 500畝竹林改造,幫助新辦一個5~10萬元產值以上的企業,幫助農民改善生產條件,發展“三高”農業,推廣一項新科學技術或推出一項拳頭產品。

3、小康示範村小組的選點可以由各部門自選,並在三月底將選點結果和今年下派到村任職的幹部名單報縣委組織部。

4、加強下基層幹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要定期組織學習和過黨團組織生活,要嚴明紀律,遵守製度,堅持與農民群眾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不搞特殊化,嚴格考勤製度,請假休假均要向單位領導和所在村領導批準方可離崗。

四、加強對小康示範村民小組建設工作的領導

為了加強對小康示範村小組建設的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農村奔小康領導小組,陳門生同誌任組長,蘇青生、江卜萬同誌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劉檢 生同誌任辦公室主任。各級黨組織都要提高對農村奔小康重要意義的認識,明確指導思想,把農村奔小康同轉變機關作風與鍛煉培養幹部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農村 奔小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縣直掛鉤單位黨政一把手一定要親自抓,財政、老建、金融、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強化服務,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惠政 策,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要分別抓好一個小康示範村民小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