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附錄(9)(1 / 3)

各鄉鎮黨委、人民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全麵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幹意見》(中發[1999]7號)的文件精神,充分發揮我市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地位獨特、資 源豐富、史料翔實、點多麵廣”的特色,變政治優勢為經濟優勢,以此推動我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現就我市創建革命傳統教育名城工作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創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名城的重要意義

1、創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名城,是進一步提高瑞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曆史和政治地位的需要。瑞金作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中華蘇維埃共 和國的首都,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已奠定了其輝煌的地位,通過創建革命傳統教育名城,把革命傳統發揚光大,把革命曆史遺址建設成革命傳統教育基 地,這是曆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是對瑞金輝煌曆史不斷延伸和發展的重要舉措。

2、創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名城,是進一步推進市域經濟發 展 的需要。沒有特色就沒有起色。瑞金的特色在於其紅色曆史。創建革命傳統教育名城,就是進一步突現這個特色,從而帶動我市招商引資、旅遊業的發展。實施“開 放興市”的戰略,不斷加強與中央各部門的聯係,得到上級對我市在經濟布局、發展規劃方麵的關懷和幫助,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3、創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名城,是進一步提高市民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通過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創建名城的活動,可以進一步發掘出紅都 精神內涵並使之代代相傳。通過營造軟環境,建設硬環境,可以為我市人民和全國人民提供一個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使廣大黨員幹部、中小學生和團員青年受到 共產主義思想和蘇區革命傳統的教育。為轉變幹部作風,淨化社會風氣、培育“四有”新人作出重大貢獻。

二、明確創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名城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1、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本著“揚政治優勢,建教育名城,保瑞金發展”的工作方針,緊緊把紅土地文化與基地建設、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打好“紅都牌”,大力推進瑞金兩個文明建設。

2、奮鬥目標:從現在起到2001年中央革命根據創建70周年前夕.進一步加強“十個一”建設,即:建設一批教育基地、塑造一批特色城雕、製作一批紅色 廣告、編撰一批革命曆史叢書、拍攝一批教育影視片、認護一批革命文物、開展一係列傳統教育活動、建設一條革命傳統教育長廊、推出一條紅色旅遊熱線,使革命 傳統教育基地更加堅實,內容更加豐富,網絡更加健全,氛圍更加濃厚,活動更加充實,特色更加突出,確保瑞金進入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工作先進行列,把瑞金建設 成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名城。

三、多方共建。夯實創建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名城的基礎

1、繼續拓寬地方與中央部委共 建 的渠道。對已修複的舊址和基地要建立“歸口管理、資金共擔、資源共享”的管理機製,並繼續爭取資金完善配套設施。對還未得到修複的,相關單位要繼續跑 “部”進京,爭取上級資金,確保在2001年前對所有舊址進行修複、原狀陳列,並建立基地。

2、繼續深化“認護革命文物”的活動。要把活動引向全省,推向全國,增強市民管護意識,繼續鼓勵全社會參與認護資助。認護資金要納入規範管理,確保用於文物管護。

3、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實施細則》的規定,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保護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落實到位。要發揮各有關單位的創建積極性,繼續在城區和有關舊址塑造一群紅色城雕,製作一排永久性標牌,豐富革命文化底蘊。

4、繼續執行《瑞金革命遺址保護規劃》、《瑞金革命文物保護管理規定》和《加強瑞金革命文物工作意見》等文件中的有關規定。在每年的5月18日“國際博 物館日”和“江西省文物保護宣傳周”,都要以標語、電影專場、巡回宣傳、召開群眾聯保大會等形式,大張旗鼓地進行文物保護宣傳。要在相關鄉鎮和村聘請“義 務文物保護員”,調動各界群眾參與革命文物管理護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