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民間服飾對比色的運用(1 / 2)

民間服飾色彩的運用常常與裝飾內容和款式有關。民間服飾色彩的變化也與工藝方法有很大關係,民間服飾從誕生那天起就受工藝方法的製約。如藍印花布,用“夾染”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藍白對比的局麵;最早發現的刺繡是用同一種顏色的線刺繡在布上,然後再進行彩繪,後來有了彩色絲線,就直接刺繡在服飾上;挑花工藝形成了特別規律的十字繡,因此色彩不能十分複雜。

民間服飾中紅和綠的運用

紅和綠在民間美術中是運用最多的對比顏色。紅和綠是補色的對比,處理得好給人以“彩繡輝煌”的感覺;處理得不好給人以“眼花繚亂”的感覺。俗語說得好:“紅配綠,好俗氣”、“綠配紅,色不明”、“紅襖配綠褲,看看醜得哭”等。這些都是對“綠配紅”的批判,但是為什麼民間服飾中紅綠的運用仍然很火,紅與綠的運用來自民間,批判也來自民間。我們在欣賞一件民間服飾的時候,並沒有感到“好俗氣”、“醜得哭”,這說明老百姓在處理紅和綠的配合是有很好的辦法。我們要找出紅和綠之間“可塑性”的內在因素。俗話說得好:“紅花還須綠葉扶”、“萬綠叢中一點紅”、“桃紅柳綠”、“紅男綠女”等。在民間為什麼崇尚紅色和綠色?從色彩學的觀點看,紅色是比較刺激的顏色。通過“光的分解”過程,紅色光波最長,能很快地觸及人的視覺。“紅色是人類發現最早的顏色,其後發現了橙,由橙而進於黃,由黃而綠、而青、而紫,都以太陽光帶六色而進。(顏文梁著《色彩瑣談》18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一般來說我們所看到的紅色,都是附著在一定物體形象上的,通過具象的物體,觸動了人們的思想感情,從而使人們對紅色做出這樣或那樣的理解。如紅色的蘋果,使人聯想起了香甜;紅色的火焰,使人聯想起了溫暖等。紅色具有挑逗性、燃燒性、危險性、刺激性、溫暖性。紅色的火焰使人感到溫暖,但是火光衝天又使人感到恐怖;紅色的血液給人以危險感,但給病人輸血的血漿卻給人一種安全感;紅色的小轎車有豪華感,紅色的消防車卻給人一種危機感。”

綠色也是民間崇尚的顏色,綠色給人一種安靜感。綠色以不變的姿態在大地上到處生根、發芽。綠色從感情上來說是嚴格的、榮耀的、優越的、健康的。綠色對於人的視覺來說,有緩和的作用。如果說是帶藍味兒多一點的綠色,更給人一種開闊的、深邃的、沉靜的、寧靜的、理智的感覺。如果說是帶一點灰味兒的綠色,雖然有點消極因素或使人感到平凡,但它卻具有中立、溫柔、謙讓、平靜的感覺。在民間服飾中綠色有時是大片的,但又是處於陪襯的地位。

在民間服飾中紅與綠的配合,可以成為人的視覺中心,不依靠其他顏色而追求自身的價值。紅與綠的配合,使民間服飾的色彩中的其他顏色有了追求目標,因而大獲成功。所以說民間服飾中的紅和綠的配合也是有條件的,這就是要掌握在紅與綠的配合中,色的明度、純度、中間色的介入等條件。在紅和綠是兩種豔色、又是兩種刺激的顏色配合的時候,兩種顏色都各自顯示著自己的光彩,都要耀眼奪人。這時加進去黑色,於是黑色控製著自己的命運,不受這兩種豔色的影響,開拓著自己的道路。黑色的介入,使紅和綠與黑色接壤的部分“黯然失色”。在黑色的襯托下,紅和綠各自發揮著自己的光彩,眼花繚亂的感覺沒有了。還有很多顏色可以在紅與綠之間起著調和作用,如:金、銀、灰、白、黃、藏藍等。隻是在紅與綠顏色本身找出它們的變化規律,也能使人感覺愉快。如:紅與綠相配,降低綠色的明度,或降低紅色的明度,反之提高明度也可以;紅與綠相配合適當地改變它的色相,如:紅色加上點白色、或加黃色、或加黑色、或加藍色等。總之,紅綠相配是民間服飾中最常見的一種色彩,也是民間服飾的特色。為什麼在民間大多數人喜歡紅、綠相配的顏色?在最古的時候紅色像血液一樣,人們以其血痕作為裝飾,在敵人麵前表現自己的威武,在女人麵前表現其勇敢。後來逐漸成為華美、誇耀、熱烈、熱情、勇敢的象征。紅色與人的生理有直接的關係,紅色波長最長,能很快地刺激人的視覺,使人產生溫暖的感覺。綠色是大自然賜予的顏色,人們接觸的最早,也是人們用來遮身最早的“服裝材料”。綠色是一種令人感到穩重、安適,是充滿了青春活力的顏色。給人以開闊的感覺,在高處遠眺,綠色的樹林使人身心健康,頭腦清醒。紅與綠“同時對比”地出現在服飾上,顯得紅特別的紅,綠特別的綠。民間服飾上紅和綠的搭配,成為民間服飾的關鍵色彩,往往有神奇的效果,表現了浪漫的青春氣息,這是特別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