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邊是民間服飾的一個重要特征。鑲邊的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單色鑲邊、花邊鑲邊、空花鑲邊、染色鑲邊等。鑲邊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如鑲、滾、繡、染、印、挑花等等。各地有各地的風格,各地有各地的流行趨勢,但是從全國來看,卻始終沿著中華服飾文化的發展軌跡前進。是民間的,也是全中華民族的,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裕固族、彝族、水族、瑤族等等,雖然各有自己的習俗,但給人的感覺都是中國的。
漢族民間服飾鑲邊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在民間,老百姓把服飾鑲邊作為主要的裝飾手段,從簡易的鑲一道不同顏色的邊,發展到花樣百出,不知經過多少能工巧匠的辛勤勞動。鑲邊的部位都是很講究的,領口、大襟、袖口、褲腳、下擺、裙擺、開衩等部位,都可以大作“文章”。漢族民間服飾的領子款式多樣,如:大圓領、小圓領、中圓領、方領、元寶領、鳳仙領等,領口鑲邊有的是沿領口鑲上寬、窄不同的邊;有的是沿領口鑲上不同的花邊;還有的鑲邊形式變化很多,如變化成如意頭、雲頭、箭頭等。大襟的鑲邊常與領口結合,古代的服裝多是從中間開襟或偏開襟,領口鑲邊直達下擺。袖口鑲邊也是多種多樣,有直接在袖口鑲邊的,也有距離袖口有一定尺寸鑲邊的,其實已經脫離了鑲邊的概念,甚至還有鑲上很寬的邊。褲腳、下擺、裙擺鑲邊形式也很多,比領口鑲邊的變化還要多,鑲邊不一定是很整齊的並行線,形式多變,可突破平整的規則。
滿族的鑲邊是根據款式而變化的,馬甲和旗袍的款式很多,開襟的形式多種多樣,橫向開襟、斜向開襟、琵琶襟、雙開襟、直開襟、圓開襟、方直襟、人字襟、三角襟、對襟等。鑲邊隨著開襟的變化而變化,再加上鑲邊位置的變化,使得服裝的款式也隨之變化。
達斡爾族的男女裝,鑲邊與開衩結合很有特色;赫哲族的女裝在服裝的下擺鑲上很寬的邊,與袖口、領口、胳膊上的裝飾相呼應,裝飾性非常強;彝族的服裝種類繁多,鑲邊也各種各樣,與銀飾配合穿著,使人感到楚楚動人。
民間服飾的裝飾是由各種因素合成的,是民間風俗的體現,是人們生活的寫照。“美”在民間,服飾美是千千萬萬老百姓創造的,優秀的服裝設計師,要從民間吸取營養,輕視民間服飾,認為“太土”、“太鄉氣”的看法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