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董卓之亂(1 / 3)

黃巾起義失敗後,東漢政府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再度激化,一方麵地方割據勢力迅速發展;另一方麵,外戚和宦官的鬥爭又趨劇烈。

黃巾起義之後,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加強鎮壓力量,扣平五年(188),漢靈帝接受劉焉的建議,先後將一些重要地區的州刺史改為州牧,選擇有名望的官僚充任,於是州的長官叭隻具有行政權,一變而為兼有領兵治民之權。這就給一些將帥和地方長吏以擴充軍事實力的權力,出現州郡牧守擅兵局麵,加速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發展。

與此同時,靈帝為了加強防護京師的力量,在首都設置西園八校尉,擴建八支近衛部隊,袁紹、曹操等七人被任命為校尉,各統一軍。以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兼為元帥,統帥其他七校尉,連大將軍何進也要歸他統管,宦官同外戚、官僚士大夫的矛盾又尖銳起來。中平六年(189)四月,靈帝死去,蹇碩欲殺死何進,擁立王貴人之子劉協為帝,獨攬大權。為何進察覺,乃急引兵回營,蹇碩之謀未能得逞。於是何皇後之子劉辯得以繼位。是為少帝,何太後臨朝,何進以大將軍錄尚書事輔政。何進素知宦官專權亂政,為天下人所痛恨,便與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袁紹等謀議鏟除宦官。蹇碩疑不自安,作書與中常侍趙忠等說:“大將軍兄弟秉國專朝,今與天下黨人謀誅先帝左右(指宦官),掃滅我曹。但以碩典重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閉上閹,急捕誅之。”①何進同鄉中常侍郭勝素親何氏,他與趙忠商議後向何進告密。何進先發製人,命黃門令逮捕蹇碩處死,並接管蹇碩率領的禁兵,成為獨掌軍權的實力人物。

何進獨攬大權之後,袁紹以竇武失敗的教訓勸他抓緊時機消滅宦官:“今將軍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並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讚之時也。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②並告誡他不可輕易進宮。何進與袁紹定策,欲盡罷除諸宦官,並以其計報告太後。何太後因憑借宦官勢力登上皇後寶座,她與宦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她不同意何進的建議,他說宦官統領宮中事務,漢王朝自開國以來,曆來如此,怎可廢除?何進無法改變太後成見,袁紹提醒何進,“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廢,後必為患”③。何進猶豫不決。

於是袁紹又建議何進多招四方猛將及各地豪傑,使其各自領兵入京,以脅迫太後。何進表示讚同。主簿陳琳認為“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隻為亂階”④。尚書盧植亦言不宜召卓人京。何進皆不聽,遂召前將軍董卓、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等進屯洛陽附近,向朝廷提出消滅宦官的建議。太後猶不從,何進之弟何苗亦勸進深思,何進意更狐疑。袁紹擔心何進變計,乃威脅說:“今交搏已成,形勢已露,將軍何為不早決之?事留變生,後機禍至。”⑤

何進於是以袁紹為司隸校尉,王允為河南尹,以控製首都洛陽及河南地區軍政大權。袁紹接受任命後,一麵命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官,一麵催促董卓等人迅速上路。直至此時,何太後才感到事機不妙,被迫罷免了張讓等當權宦官,諸常侍、小黃門皆麵見何進謝罪,聽候處置。袁紹建議何進趁機一網打盡,何進不許。何進勸他們各回封國去享清福,宦官們不肯自動下台,秘密策劃反撲。

董卓,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臨洮在西漢時為一防禦羌人邊陲重鎮,地理形勢甚是險要。當地人民長於騎射,習性勇武剽悍。董卓自幼生長在一個武官家庭,力大體壯,粗猛有謀,史稱他“膂力過人,雙帶兩鞋,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⑥。青年時嚐遊羌中,盡與羌豪相結,精通羌胡事,以健俠知名羌胡。東漢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隨中郎將張奐共擊漢陽叛羌,屢立戰功,連升官階,一直做到並州刺史、河東太守。黃巾起義後,董卓拜東中郎將,接替盧植率兵攻打張角於下曲陽,軍敗抵罪。不久,又被任命為中郎將、破虜將軍,隨同車騎將軍張溫進攻金城叛將邊章、韓遂。中平四年(187),韓遂與馬騰聯合向三輔進攻。董卓被朝廷任命為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將韓遂、馬騰擊敗。由於董卓在對西羌和韓遂、馬騰作戰中,壯大了涼州兵的勢力,他的政治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以致兩次拒絕朝廷的征召:一是中平六年(189),東漢政府征他到朝廷擔任少府(九卿之一),董卓以所部羌胡兵不聽命令為借口,不去洛陽就職;一是當靈帝將死時,璽書拜他為並州牧,命他將兵權交與皇甫嵩,他再次抗命不遵,並帶領部隊駐守河東,以觀時變。這次當他得到何進的召喚,他認為是篡權的好機會,立即引兵向洛陽進發,並上書請求懲辦宦官張讓等,“以清奸穢”。董卓還未到達洛陽,宦官張讓、段矽等假傳太後旨意,召何進人宮議政,事先使黨羽數十人埋伏在官門外,當何進出官時,發動突然襲擊,將何進殺死。張讓、段娃等作詔書,任命樊陵為司隸校尉,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板,疑不肯信,日:“請大將軍出共議。”中黃門以何進首級擲地日:“何進謀反,已伏誅矣。”⑦何進部將和袁術等聽說何進被害,領兵焚燒宮門,張讓、段矽等見勢不妙,慌忙劫持少帝和陳留王劉協及宮內官屬數十人逃走。當他們逃至小平津(黃河重要渡口,在今河南孟津東北)肘,張讓被逼走投無路,投河自殺。與此同時,袁紹等引兵將北宮門關閉,勒兵搜捕宦官,不問老少,一概斬首,共誅殺二千餘人,有些無胡須的人也被當做宦官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