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劉行本固於職守
周代故事,天子臨軒①,掌朝典筆硯②,持至禦坐③。則承禦大夫取以進之。及行本④為掌朝,將進筆於帝⑤,承禦複欲取之。行本抗聲謂承禦曰:“筆不可得。”帝驚視問之,行本言於帝曰:“臣聞設官分職,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禦刀,承禦亦焉得取臣筆。”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職。
(《隋書·劉行本傳》)
【注釋】
①臨軒:古時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見臣屬,稱為臨軒。②“掌朝”句:掌朝,官名。典,掌管;管理。③禦坐:皇帝的座位。坐,通“座”。④行本:指劉行本,隋朝沛縣人,為官正直、不阿權貴,此時任後周掌朝之職。⑤帝:指後周武帝宇文邕。
【譯文】
根據後周的典章製度,天子在殿前平台上接見臣僚,由掌朝官掌管筆墨和硯台,掌朝把筆硯拿到皇帝的座位前,然後承禦大夫從掌朝手裏接過筆硯進獻給皇帝。到劉行本擔任掌朝官時,一次正要把筆拿到周武帝的禦座前,可承禦大夫卻先要取筆過去。劉行本高聲對承禦大夫說:“你不能拿筆。”周武帝聽了驚奇地望著他,劉行本對周武帝說:“我聽說設置官員,各分職事,各管職內的事情。我既然不能佩帶皇上的禦刀,承禦大夫怎麼能拿我的筆呢!”周武帝說:“你說得對。”於是命令兩人各行其職。
第二節 長孫平諫君
時有人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廷為憒憒者,上①怒,將斬之。平②進諫曰:“川澤納汙,所以成其深,山嶽藏疾,所以就其大。臣不勝至願,願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寬裕之德。鄙諺曰:‘不癡不聾,未堪作大家翁。’此言雖小,可以喻大。邴紹之言,不應聞奏,陛下又複誅之,臣恐百代之後,有虧聖德。”上於是赦紹。因敕群臣,誹謗之言,勿複以聞。
(《隋書·長孫平傳》)
【注釋】
①上:指隋文帝楊堅。②平:即長孫平,字處均,隋朝大臣,曾為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大將軍等職。有才幹。
【譯文】
有人告大都督邴紹誹謗朝政昏亂,隋文帝楊堅聽後憤怒,要處死他。長孫平進諫說:“河流川澤能接納汙髒之物,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山嶽丘陵能藏納瘴氣毒疾,所以成就了它的大。我殷切希望陛下實現最好的願望,願陛下能夠弘揚河海山嶽般的宏量,發揚胸懷寬廣的美德。俗諺說:‘不疾愚不耳聾,不能作大家庭的長者。’雖說事小,卻可以寄寓大的意義。邴紹的話,不應當聽從奏劾,陛下卻要誅殺他,我擔心百代之後,對聖上您的美德有所汙損。”隋文帝於是赦免邴紹。文帝還因此令告群臣,對朝政的議論和非議,不應再上奏朝廷。
第三節 蘇威直陳君過
威①見宮中以銀為幔鉤,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諭上②。上為之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上嚐怒一人,將殺之,威入進諫,不納。上怒甚,將自出斬之,威當③上前不去。上避之而出,威又遮止,上拂衣而入。良久,乃召威謝④曰:“公能若是,吾無憂矣。”
(《隋書·蘇威傳》)
【注釋】
①威:蘇威,字無畏,隋朝京兆人。②上:指隋文帝楊堅。③當:通“擋”。④謝:道歉。
【譯文】
蘇威看到皇宮中用銀器作蚊帳鉤鏈,就陳說節儉的美德來諷諭皇上隋文帝。文帝感悟,臉色改容,雕鏤裝飾的舊物,全部命令廢除。文帝曾怨恨一個人,要把他殺掉,蘇威進門去勸諫,文帝不聽從。文帝更加憤怒,要親自出來殺死那人,蘇威擋著文帝前麵不離開。文帝繞開他出來,蘇威又迎上去阻止,文帝氣得拂衣進房去了。過了好一段時間,文帝才召見蘇威,而且道歉說:“你能像這樣做,我就沒有什麼憂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