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物春秋(1)(3 / 3)

開皇六年,楊廣轉任淮南道行台尚書令。這一年,高祖征召楊廣回京,拜為雍州牧、內史令。開皇八年冬天,大規模興兵攻打陳國,楊廣為行軍元帥。平定陳國之後,活捉了陳國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侍沈客卿、市令陽慧朗、刑法監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因為他們奸邪諂媚,害國害民,在宮中右闕之下斬首示眾。楊廣查封府庫,不犯秋毫,天下人都稱讚他賢明。他進升為太尉,不久江南商智慧等聚眾造反,高祖調楊廣為楊州總管,鎮守江都,每年朝見一次。高祖祭泰山的時候,楊廣隨任武候大將軍,第二年回到封地。幾年後突厥侵犯邊境,楊廣又出任行軍元帥,從靈武出兵,沒有遇上敵人,回來了。

到太子勇被廢黜後,楊廣被立為皇太子。這一月應當接受冊命。高祖說:“我以大興公的身份成就帝業。”於是讓楊廣離開京城,住到大興縣去。當夜,狂風大雪,地震山崩,百姓的住宅多數被破壞,壓死百餘人。

仁壽初年,楊廣奉詔書巡視安撫東南地區。此後,高祖每到仁壽宮避暑,總是讓楊廣主持國政。

仁壽四年七月,高祖去世,楊廣在仁壽宮即皇帝位。八月,扶高祖靈柩回京師。並州總管漢王楊諒起兵謀反,命尚書左仆射要素討伐平定了他。九月乙巳日,任命備身將軍崔彭為左領軍大將軍。十一月乙未日,煬帝駕臨洛陽。丙申日,征發數十萬男壯丁掘濠,從龍門向東連接長平、汲郡,達臨清關,過黃河到浚儀、襄城,抵達上洛,沿途設置關口防禦。登醜日,下詔書說:

天道變化,陰陽才能消長;製度不同,百姓才能和順。如果天的意誌不變,所施行的教化怎麼形成春、夏、秋、冬?人事如果不變,所施行的政治怎麼能區別萬姓?《易》不是說過嗎:“通過其變化,使民眾不疲倦。”“變化就能通達,通達就能長久。”“有德就能長久,有功就能長壯大。”我又聽說,安定天下而能遷都,百姓的財用就能有大的變化。因此,姬氏經營兩周都城,合乎武王的心意;殷人五次遷徙,成就商湯的事業。如果不下合民意上順天時,在變動中形成功業,那麼,愛民治國的人能不說話嗎?

洛陽自古為都城,周圍千裏之內,是天地交合之處,陰陽調和之地。三河環繞,四塞鞏固,水陸通達,貢賦均等。所以漢高祖說:“我走遍天下,經過的地方很多隻有洛陽最好。”自古帝王,誰不留心洛陽,之所以不建都於此,都有原因。有的是因為九州尚未統一,有的是因為財政匱乏,無力創建洛陽城。我隋朝建立之始,便想創建這懷、洛城邑,遷延到今天。朝思暮想,無非此事,說起來不勝感慨。

我恭敬地接受皇位,統治萬國,繼承先帝意誌,遵守而不敢遺忘。如今漢王楊諒叛亂,崤山以東地區遭受毒害,州縣淪喪。這就是因為關河阻隔,路途遙遠,軍隊不能趕赴應急,加上並州移民又在河南無法協助。周代把殷人遷往東方,用意就在於此。況且,南方地區遙遠,東方地區富庶廣大,因勢利導,順時而動,現在正是時候。眾官府和百官,都擁護這項動議。但是,成周宮殿廢墟,無法修葺,於今可在伊、洛地區營建東京,就地設官府、分職務,樹立萬民的法則。

宮室的規模製度原本是為了便於生活,上有正梁,下有屋簷,就足以遮蔽風雨、霧露,高樓大廈,難道能夠說是合適的形製?所以《傳》說:“節儉,是德行的總彙;奢侈,是罪惡的大端。”孔子說:“與其不恭敬,不如節儉。”難道隻有瑤台瓊樓才是宮殿?而土牆草屋就不是帝王的住宅了?由此可知,不是用天下財物供奉一人,而是由一人主治天下。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則國家安寧,百姓富足,誰還不富足!現在營建伊洛,務必節儉,不要讓雕畫的牆壁、崇高的樓房又在今天建起,想讓低選擇宮殿簡陋飯食遺傳於後世。有關部門清楚地製定出條例。

大業元年春正月壬辰初一,大赦天下,改年號。立妃子蕭氏為皇後。把豫州改名溱州,洛州改名為豫州,廢除各州總管府。丙申日,立晉王楊昭為皇太子。丁酉日,任命上柱國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上柱國郭衍為左武衛大將軍,延壽公於仲文為右衛大將軍。己亥日,任命豫章王楊為豫州牧。戊申日,派遣八名使臣巡察各地風俗。下詔書說:

古時聖王治時天下,關鍵在於愛民。先讓人民富足然後進行教化,家給人足,所以能風俗淳厚,遠方來朝,近地安寧。治理成功,都是循此途徑。我繼承皇位,撫育黎民。雖然遵守先帝功業,不敢有所閃失,但談到政治措施,多有缺陷。況且,以四海之遙遠,黎民之眾多,我不能親自前往,詢問民間疾苦。每每想到,民間隱藏的賢人不能舉薦,百姓的冤屈不能申訴,一件事情處置不當,就會傷害和順的祥氣,萬方有罪,責任都在我身止。所以我晝夜歎息,早晚掛心。

如今施政初期,應該寬大。可分頭派遣使者,巡察各方風俗,宣揚教化,推薦被埋沒的人才,申訴深藏的冤屈。對孝順父母努力耕種的人,給以優待,免除租賦。鰥寡孤獨不能養活自己的人,酌情給予救濟。對義士、烈女,賜匾額表彰其門閭。對年高的老人,加官晉爵,並且依據別的條例,賞賜粟米布帛。有殘疾的人,供給服侍的壯丁,雖然有侍養的名義,並無贍養的實效,應公開檢查核實,使他們得到奉養。名聲顯赫、品德高尚、操行廉潔以及有學問才能通一經的人,都應該采訪到,推薦到朝廷中。所在州縣官府,要根據禮儀發送。官員中有政治腐敗殘害人民妨礙農時的,使者回朝之日,詳細記錄上奏。

己酉日,任命吳州總管宇文羋為刑部尚書。

二月己卯日,任命尚書左仆射楊素為尚書令。

三月丁未日,命令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遷移豫州城郊居民充實東京。戊申日,詔書說:“由於聽取並采納公眾的意見,政事和平民商議,所以才能清楚政治和刑罰的得失。由此可知,我早晚思慮治國,想使隱藏的冤屈上達朝廷,治國常道得以發揚。但州牧縣宰等官職俱是朝廷委任,如果不認真進行考核,空定下優秀、劣等的虛名,不問治理的實際情形,綱紀就會紊亂,冤屈也就不能申訴。地方和朝廷有重重關河阻隔,百姓的意見無法自行上述。我因此建立東京,親自過問民情。現在我將巡視淮海,觀察了解各地風土人情,征求正直的意見,但呈上來的隻是繁瑣的詞章,鄉校中議論朝政的話,聽不到。我恐懼警惕,廢寢忘餐。民眾有知道州縣官吏為政刻薄、侵害百姓、徇私枉法、刁難民眾的,應該聽任他們到朝廷申奏,希望能做到廣開四方視聽,使天下無冤屈。”又在阜澗營建顯仁宮,采集海內珍禽奇獸名花異草,充實宮中花園獸苑。遷徙數百家富商大賈到東京。辛亥日,調發黃河以南各郡百餘萬男女開鑿通濟渠,從西苑引穀水、洛水抵達黃河,從板渚引黃河水通達淮河。庚申日,派黃門侍郎王弘、上信同於士澄到江南去采集木材,建造了數萬艘龍舟、鳳、黃龍、赤艦、樓船等。

秋七月丁酉日,規定戰死的家庭名除十年賦稅徭役。丙午日,滕王楊綸、衛王楊集都被剝奪爵位,遷往邊境。

閏七月甲子日,任命尚書令楊互為太子太師,安德王楊雄為太子太傅,河間王楊弘為太子太保。丙子日,下詔書說:

治理民眾建立國家,應以教學為首要事務,移風易俗,必定由此開始。但聖人的言論斷絕,大義遭違背。歲月流逝,雖然努力增進道德進修學業,而治國之道逐漸衰微。漢承秦焚書之後,廣集經書,學術不絕如縷,而晉遭社會動亂,學術幾乎掃地而盡。從此以後,國家軍政憂患甚多,雖然不時興建學舍,表示喜愛禮義,但老師雖在,卻形同虛設。以至於為密電為宦的,並非學習優秀者;撰寫文章的,多是不學無術之人。上行下效,綱紀無法確立。文化缺少,大道消亡,實在都是這個原因。

我繼承皇位,想弘揚教育,遵敬師長,重視道義,發揚此道,講究信用,謀求親善,嘉獎禮教。如今天下統一,車同軌、書同文,十步以內一定有優秀人物,四海之中怎能沒有奇才!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入學的,如果有專門學習古代禮義、埋頭經典、品學兼優、能處理政務的人,當地政府應加采訪,詳細列出名單報上,立即根據其才能越級提拔。如果精通經書而不願做官,可根據其學業深淺,門第高下,雖然不上朝為官,也酌情給予俸祿。隻要循循善誘,他們不日即可成器,不遠的將來,朝廷就能人才濟濟。國子監等學堂,也應講明舊製度,教育學生,詳細規定考試方法,以達到磨練、培育人才的目的。

八月壬寅日,煬帝乘龍舟到達江都。讓左武衛大將軍郭省做前軍統領,右武衛大將軍李景做後軍統領。文武百官五品以上的,供給樓船,九品以上的供給黃蔑。船隻首尾相接,綿延二百餘裏。

冬十月己醜日,赦免江淮以南的罪人。揚州地區免除五年賦稅徭役,舊揚州總管地區免除三年的賦稅徭役。十一月己未日,任命大將軍崔仲方為禮部尚書。

大業二年春正月辛酉日,東京建成,分別等級賞賜監督工程的人。任命大理卿梁毗為刑部尚書。丁卯日,派遣十名使臣裁減合並州縣。

二月丙戌日,命令尚書令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大將軍宇文愷、內史侍郎虞世基、禮部侍郎許善心製定車服製度。天子的車駕以及春、夏、季夏、秋、冬五個季節的天子侍從車才開始完備。皇帝的常禮服,皮帽子,上麵飾有十二塊琪玉;文官穿弁服,佩帶玉;五品以上文官供給犢牛、掛障幔,三公親王車上加掛絲絡;武官戴平頭巾,穿袴褶,三品以上武官供給槊儀仗;往下直至胥吏,服飾各有差等。平民不能穿軍服,戊戌日,設置都尉官。

三月庚午日,煬帝車駕從江都出發。事前,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雲定興大肆準備儀仗,規定各州縣送羽毛。百姓尋捕禽獸,水陸遍設網羅,能夠提供羽毛裝飾的禽獸,幾乎一網打盡。

夏四月庚戌日,煬帝從伊闕陳列車馬,千車萬馬進入東京。辛亥日,煬帝到端門,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當年租稅。癸醜日,任命冀州刺史楊文思為民部尚書。

五月甲寅日,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李通因為犯法而被免職。乙卯日,詔書說:“表彰先賢,保存祭祀,是為了優待禮遇賢人,明顯地表示對他們的敬愛。我永遠借鑒前代的事業思念先賢的功德,無時無刻不感歎九州土地上的賢哲,千載懷念。自古以來的聖賢君子,凡是能樹立名聲建立功德,輔佐朝政挽救時弊、獲巨大利益、有特殊功勞,對人民有益的人,都應該營造祠廟,按時祭祀。他們的墳墓,不許侵犯踐踏。有關官府酌情定立條例,以符合我的心意。”

秋七月癸醜日,任命衛尉卿衛玄為工部尚書。庚申日,規定百官不能累計考績升級,一定要德行、功勞、才能明顯優秀的人才能提拔。壬戌日,提拔晉王府的舊臣鮮於羅等二十七人,綬予不同等級的官爵。甲戌日,皇太子楊昭去世。乙亥日,上柱國、司徒、楚國公楊素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