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亡羊補牢”尚未晚,但戰爭形勢的變化豈可用“亡羊補牢”來形容。其實,有好多事都是這樣,“亡羊補牢”為時已晚,關羽縱然忠勇,縱然義氣,但此時他又有何計可施呢?看來,剛愎自用的確是性格大害啊!
荊州失了就失了,隻要有人,就有光複荊州的一天,窮途末路的關羽決定守麥城,但麥城彈丸之地又怎能拒東吳、曹魏的虎狼之師呢?況且,此時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望眼欲穿,等待上庸的救兵,上庸守將劉封乃是劉備的義子,關羽素來不喜歡劉封,並多次辱罵,劉封嫉恨關羽,於是不發救兵。關羽見沒有援兵來救,於是他決定棄麥城突圍去西川,直到此時關羽的性格也一直沒有改變,在去西川的道路他又一次拒絕了王甫的正確建議,去西川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大路,一條是偏僻之路,關羽決定從小路去西川,司馬王甫聽說關羽要走偏僻小路,連忙建議:惟恐吳魏在小路設下埋伏,應該走大路。可是,走麥城的關羽哪裏把他放在眼裏,仰仗自己武藝高強,有恃無恐,在去西川應選擇哪條道路的關鍵問題上,還是固執地不肯聽司馬王甫的話,並非常自信地揚言:“縱有埋伏,有何懼哉!”堅定不移要走小路。王甫料定關羽此去猶如飛蛾撲火,凶多吉少。經百般勸阻都無濟於事,結果呢?父子雙雙遭擒身死。
點評:
其實關羽的失敗已成定局,皆由其剛愎自用個性所致,其實,人倒黴往往就倒在倔強固執、狂妄自大上,而且自古使然!
不知後來人從關羽失敗的悲劇中體會到了什麼?關羽因性格而失敗,可現在是不是有好多人正在走關羽的路呢?
2.知人知麵不知心
俗話說:“知人知麵不知心”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必須明察秋毫,看清一個人的本質。我們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以便吃方上當。
劉瑾原本姓淡,後依附姓劉的宦官入宮,就改姓劉了。劉瑾侍奉太子朱厚照人東宮,後朱厚照即位,為明武宗,因此他與馬永城、羅風、羅祥、魏彬、丘聚、穀大用、張永並以舊恩得幸,人稱“八虎”。這些宦官控製皇帝,傾覆朝政,無惡不作。尤其是劉瑾,心狠手辣,為人狡詐,羅織黨羽,一手遮天,成為曆史上有名的大奸宦。焦芳、張彩等是劉開手下死黨,他們狼狽勾結,排斥忠臣,幹盡了喪天害理的壞事。
焦芳,泌陽(今河南唐河縣)人,進士出身。當時的大學士李賢因為是同鄉的原因,引薦他為庶吉士,授官翰林編修。年滿九年以後,要考升學士,這時有人對大學士萬安說:“像焦芳這樣不學之士,也能當學士嗎?”焦芳聽後大怒說:“這一定是彭華誹謗讒害我,我如升不了學士,就要在長安道上刺殺他。”彭華害怕了,就進升他為學士。由於他這樣的學問和人品,他在朝中輾轉做過很多官,但都一直不得重用。所以他日夜都想勾結閹黨以自重。
正德初年,戶部尚書韓文上議說國家財用緊張,勸皇帝節儉開支,焦芳知道左右有皇帝耳目偷聽,就故意大聲說:“老百姓一家一戶還要開支呢,何況皇府官家,俗諺說‘無錢揀故紙’,今日偷稅漏稅不知有多少,不去查辦,反而來克扣皇上的用度。”昏庸的明武宗聽了大為高興,不久就擢升焦芳為吏部尚書。
韓文將率領九卿彈劾當時的大奸宦劉瑾,奏疏首先經過吏部,焦芳得悉後,立即向劉瑾泄密,瑾於是將韓文、劉健、謝遷等一班彈劾者逐出朝堂。而焦芳以本官又兼文淵閣大學士,人閣輔政(實即宰相之職),還累加少師、華蓋殿大學士等職,權傾一時。他任內閣期間,正是劉瑾濁亂海內,一手遮天的時候。他每次遇到劉瑾必呼“千歲”,自稱出其門下為弟子,平時批閱奏章也盡量阿諛劉瑾之意,朝野之內要賄賂劉瑾的人都要先賄賂焦芳。他助紂為虐,幫助劉瑾幹了不少壞事。
為了討好劉瑾,焦芳把劉瑾的同鄉張彩推薦給劉瑾,這樣劉瑾集團又多了一個黨羽。而這張彩麵目白皙,身體修偉,須眉蔚然,不僅儀表堂堂,而且詞辯泉湧,所以深得劉瑾喜愛。劉瑾拉著他的手說:“你真是神人,我何以與你得識!”張也因而得授尚書及吏部侍郎等高官,後來張彩也人了內閣,後又加太子少保。劉瑾每次休沐停止辦公時,朝廷公卿百官都到他家靜候,但是從早晨到下午都難得見他的影子,而張彩則故意姍姍來遲,然後徑直進到劉瑾的小密室,與他歡飲而出,才向等候的眾人作揖示意。這樣,大家越發害怕張彩,見到他就像見到劉瑾一樣敬畏。張彩與群臣說話,也直呼劉瑾為老人家。他所說的話,劉瑾無不采納。
張彩的權勢日益壯大,就對推薦他的焦芳漸漸地不放在眼裏,而焦芳的走狗段炅見劉瑾更加寵愛張彩,於是開始轉而依附張彩,把焦芳的許多隱私勾當都向劉瑾告了狀,劉瑾大為光火,在眾人麵前公開斥責焦芳父子,焦芳不得已,隻好辭官乞歸故鄉。
點評:
“知人知麵不知心”,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必須戴上“透視鏡”,看清一個人的本質。焦芳雖然是一個助紂為虐的小人,要是他不看錯張彩、段旻兩人,也許,他的昌狂時日會更長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