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波家在外地,臨慶商學院讀大學,專修人力資源管理。畢業參加工作就在市行。先後在公司部、人力資源部待過。心地善良,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都很出色。低調慎言卻又表現搶眼,情商智商都很高。
畢業不出三年,被提拔為人力資源部副部長。是金子就要發光,被省行相中,借調去幫助工作。
一段時間後,他就想直接留省行算了,反正家在外地,自己孤身一人,在哪都一樣。正等名額呢,趕上機構部老總朱華明,到臨慶市行任行長,就是燕兵的前任。
朱華明和孫清波的父親是高中和大學同學。在他孩提時代兩家就交往親密,平時都是以叔叔相稱呼,中午晚上也經常到朱叔叔家裏去蹭飯。朱華明上任時,就又把他帶回了臨慶,時間不長,直接安排了辦公室主任。
朱華明在任期間,臨慶行沒有大的變化。平穩的發展了幾年,也把一些陳年舊賬曆史遺留問題妥善的作了處理。在改善員工的衣食住行方麵,付出了很多。
為改善員工住房條件,集資興建了宿舍樓;購置了數輛大巴車,方便員工上下班;修建了專門的食堂,供應員工和家屬早中晚餐;為了提升精神麵貌,整齊劃一,給員工每人每年訂製兩身製服,員工也確實得到了實惠。曆任行長包括後來的幾任行長,朱華明的口碑是最好的。
那幾年孫清波早早晚晚,鞍前馬後,一直陪著朱華明,工作上傳下達,生活無微不至,一切順風順水。朱華明原計劃走之前,提拔他市行副行長。
那年因為省行人事改革,朱華明走的突然,盡管離開時再三向省行推薦他,省行也進行了民意測評,確認孫清波為市行後備人才,排序第一,擇機錄用。
誰成想燕兵接任後,形勢每況愈下,雜七雜八的事情很多,一直也沒有消停過,逐項指標考核連年往後出溜,最終徹底改變了省行對臨慶的印象。
此後臨慶沒有出一個省管幹部,影響了一批人的進步,跳槽另謀高就者也大有人在,隊伍極其不穩定。孫清波確實沒等到機會,也就耽擱下來,苦熬歲月。
按說孫清波對燕兵有足夠的了解,可是也不知道燕兵小時候和發小“小紅”的生死離別的一幕,也就解釋不了袁秋萍說的領導的不明不白的舉動。
說來燕兵也是苦命人,命運多舛。家在農村,弟兄兩個,一個弟弟。
七十年代的農村,已經不再為生活發愁。農村孩子卻都攢著一股經,拚命學習,渴望端上鐵飯碗,徹底成為國家的人。燕兵和所有的夥伴一樣,初中高中階段,自然除了學習就是學習。
那時候農村的教育資源匱乏,眾多老師的水平凡塵可點,學習成績再出色的孩子,和城市水平一般的孩子比起來,也還是差著一大截。實在委屈了燕兵他們這一群孩子的聰明才智。一群聰明孩子,成績最好的,隻考取了師範類的院校。
燕兵成績數上遊水平,考取了本市的一所經濟類專科學校。二年學習畢業,被分配回老家,懷明市,在市行工作。那幾年或者時間還長,畢業生國家負責分配工作,基本上都是回原籍。
農村孩子天然勤奮,吃苦耐勞。燕兵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工作上勤勤懇懇,生活上簡簡單單,艱苦樸素,無欲無求。反而成就了他,幾年之後,成了市行的中層幹部,所在部室的領導。
熱心的同事,給他介紹了電力公司的財務會計,一名城市女孩,兩個人經過簡單的戀愛,就結了婚。
燕兵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開始一帆風順,前景一片大好。問題出在兩個人結婚後一直沒要孩子,都覺得趁年輕好好工作、痛痛快快的瀟灑幾年。
那年省行出台新政策,開始培養青年幹部,跨地域交流到政府掛職鍛煉,意在加深和政府的合作,為將來發展機構業務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