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期,雖然皇帝們個個怯懦,但朝野上下還是有不少熱血男兒,金軍進攻時,皇帝一味求和,放棄抵抗,而許多州縣的官吏卻將手下軍民組織起來,積極阻進金軍,正是由於這些人的存在,趙宋王朝才能夠敗而未亡。
宗澤就是當時一位著名的抗金將領。他生於浙江義烏,雖是南人,卻生得像一個北方人一樣粗獷豪邁。宗澤家裏世代務農,小時候家境貧寒。北宋元佑六年(1091年),他去京城應進士試,對策陳述時弊,考官對他的直言非常反感,最終以同進士出身勉強錄取。
進入朝廷後,宗澤先後擔任館陶縣尉,浙江龍遊、山東膠水及登州掖縣縣令,他在職期間,勤政愛民,治績卓著,具有較大的名聲,但由於他性格和主張不合時宜,一直都得不到朝廷的賞識。宣和元年(1119年),宗澤因為反對朝廷聯合金國攻打征契丹,被貶為提舉鴻慶宮。宗澤認為“天下自是多事矣”,於是上表引退,想在東陽山讀書著述以老終生。然而事與願為,宗澤以前得罪過的權貴乘機落井下石,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撤職並軟禁在鎮江,由此失去自由。
靖康元年(1126年),宗澤受人舉薦,被召至京城,任宗正少卿,充和議使前往金國求和。宗澤得到任命後退下朝廷,和人說“此去必不能生還”,人問他原因,他說:“金人如果能夠悔過退兵也就罷了,不然我身為士大夫,哪有屈膝拜在北庭之下的道理。”欽宗聽說後,認為宗澤為人過於剛強,派他去肯定會有礙和議,於是改命他任磁州(今河北磁縣)知州。這時,北方地區的形勢十分險惡,金軍大舉南下,太原失守,宋朝派往兩河地區的地方官大多數都會找一些借口不去赴任。宗澤卻毅然決然地前往磁州,他說:“平時吃著國家俸祿,一到有難的時候,怎麼能夠隻管逃避自保。”在任命書下來的當日,宗澤就領著一個僅僅十幾人的隊伍赴任去了。宗澤到達磁州城後,發現這裏被金國騎兵劫掠之後,許多民眾都已逃離,整個磁州城眼看著就要變成一片廢墟。宗澤立即組織人手修繕城壁,治辦守城器械、並大量招募義士,隻等金兵來攻。金兵渡河南下時,怕宗澤會從背後襲擊,就先派兵進攻磁州。宗澤披甲登城,指揮士兵用神臂弓射退金兵,然後打開城門進行追擊,連破金兵三十多寨,殺敵數百。這時剛好碰上康王趙構奉欽宗指派前往金國議和,宗澤力勸他停下,才使這位日後登基建立南宋的康王沒有被金人所害。當年冬天,已身降重圍的宋欽宗任康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師,要他們立即救援京都。康王率軍離開相州,沿冰渡過黃河到達大名,宗澤也率2000人趕到大名這裏。這時,欽宗又派人以蠟書傳諭康王,讓他不要輕舉妄動。於是,康王停止進軍,而宗澤堅決不相信女真人議和的誠意,再三請求之下,趙構終於派宗澤率軍萬人打著自己的旗號進駐到澶淵。靖康二年(1127),金軍帶著俘獲的徽、欽二帝北上,宗澤得知消息後,立刻趕到大名,準備在金兵歸途中奪回徽、欽二帝,但由於其它援軍一個也沒有來,宗澤一部無法實施計劃,最後隻能放棄。而後,宗澤上書康王趙構,勸他即皇帝位。
靖康二年五月,趙構登基。六月,宗澤被任命為襄陽府知府。宗澤極力反對割地求和,他說:“臣粗魯無知,隻知道在前率領眾將為國殺敵,能夠捐軀報國就已得償所願。”新任宰相李綱十分器重宗澤,很快就將已經69歲的宗澤改任為開封知府,全麵負責東京的防務。經過金兵的洗劫,舊日繁榮的都城已經瘡痍滿目。城內盜賊橫行,物價飛漲,而且金兵還駐紮在距京城以北不足二百裏處,隨時都有可能再次進犯,城內整日人心惶惶。宗澤到任後,立刻著手整頓社會秩序。他先抓座幾個趁火打劫的小流氓殺頭示眾,宣布“以後再有搶劫的,不管贓物多少,一律軍法從事”,東京城內的強盜被迫收斂,普通民眾開始能夠過上平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