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元世祖忽必烈(1 / 2)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同他的祖父一樣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也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自公元1241年窩闊台去世至1251年蒙哥即位,大蒙古國經過了十年的混亂時期。先是窩闊台之妻乃馬真攝政,1246年他們的長子貴由繼承汗位,即定宗,實際上還是乃馬真主事。兩年後貴由死於“西巡”途中,拖雷諸子與窩闊台的子孫們展開了激烈的汗位爭奪戰,直到蒙哥汗登上大汗之位。

拖雷和妻子唆魯忽帖尼有四個兒子:蒙哥汗、忽必烈、旭烈兀、阿裏不哥,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漢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母親很有心計,從中原請來名儒賢士講解治國之道,其中忽必烈受影響最深,漸漸悟到治理中原必須用漢文化的道理。蒙哥汗即位的當年,就任命忽必烈主持漠南地區的軍政事務。在十年混亂中,當初耶律楚材的治理措施,全被廢除了,中原人民重又陷入暴政之下,土地荒荒、人口流散、生產力受到極大的損害。

忽必烈主政中原後,苦心經營:選賢任能,清政去貪,勸農耕種……,逐漸理出頭緒,恢複了大部分生產力,將中原治理得井井有條,控製了中國北方大量的人力和雄厚的物力。

蒙古軍隊在對南宋作戰的初期,並不太順利,於是決定先征吐蕃(今青海東部等地),再攻大理(今雲南等地),然後包抄南宋,采用戰略大迂回的戰術。公元1252年六月,忽必烈率軍南征大理。蒙古鐵騎由北向南,不到半年時間就從今甘肅經青海、四川到達雲南;先後越過大流河、大雪山、金沙江等險絕之地,完成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罕見的萬裏遠征創舉。第二年初,大理國滅亡,吐蕃也表示臣服,整個西南地區被蒙古軍隊控製,形成了對南宋王朝從南北兩麵夾攻的形勢。年底,忽必烈留大將兀良合台鎮守,自己返回北方。

南征的勝利和治理中原的成績顯示了忽必烈傑出的文治武功,他的聲望在漢族地主階級中日漸上升;許多豪強士紳紛紛靠攏忽必烈,願意接受他的統治。忽必烈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漢族文武人才,如劉秉忠、許衡、姚樞等文士,史天倪、張柔等武將。這些都為他進一步統治中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但是,忽必烈采用漢法治理中原卻損害了蒙古貴族和西域商人的利益,他的聲望之大也曩了蒙哥汗的威信和皇權。經一些人的挑撥,蒙哥汗對忽必烈產生了猜忌,下令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權並派人調查他,形勢十分危急。關鍵時刻,忽必烈接受了姚樞的建議,不正麵抗爭,並且將妻子兒子送作人質,表明自己並無異圖,親自去向蒙哥汗當麵解釋。最終,蒙哥汗消除了疑慮,兄弟和好如初,忽必烈重新掌握了兵權。

公元1258年,蒙古大軍兵分三路全麵征伐南宋。

忽必烈在圍攻鄂州時得知蒙哥汗死訊,同時又聽說留守都城的弟弟阿裏不哥正準備繼承汗位,便要回軍與阿裏不哥爭奪大汗寶座。正好,這時南宋宰相賈似道請求割地賠款求和,忽必烈順水推舟,訂下和約,迅速率軍北返。

公元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北)召集部分王公大臣集會,在他們的擁護下,搶先登上大汗之位。隨後,阿裏不哥在另一些王公大臣的擁戴下也宣布繼承蒙哥汗的汗位。這樣,大蒙古國同時有兩個可汗,他們既是親兄弟,又互相對立,並各有一部分皇族大臣的擁護,講理是講不清的,隻有靠武力來解決了。經過四年的內戰,忽必烈大獲全勝;眾叛親離、走投無路的阿裏不哥隻好率殘部到開平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