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關漢卿和元代雜劇(2 / 2)

《竇娥冤》講述的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女子蒙受不白之冤,被官府無端殺害的悲慘故事。劇中的竇娥,原名端雲,3歲喪母,其父竇天章是一個窮秀才,因借了放高利貸的蔡婆婆20兩銀子,無力償還,被迫將7歲的女兒賣予蔡家為童養媳。竇娥17歲結婚,不料婚後不到兩年就夫死守寡,與其婆母相依為命。

蔡婆婆仍以放高利貸為生。醫生賽盧醫借了她10兩銀子,本利該20兩,數次索取不還。這一天,蔡婆婆親自上門去討賬。哪知那還不起銀子的賽盧醫早已心存歹念,想謀財害命。但未得逞,蔡婆婆被張驢兒父子搭救了。張驢兒父子並非善良之輩,當他們知道蔡婆婆家裏還有個年輕守寡媳婦時,就威逼她們婆媳倆嫁給他們父子,膽小怕事的蔡婆婆被迫答應了。當蔡婆婆把張驢兒父子領回家,竇娥嚴辭拒絕了這無理的要求。張驢兒為了得到竇娥,便作計用一碗羊肚湯毒死蔡婆婆。沒料到這投了毒的羊肚湯被貪嘴的張驢兒父親喝了,結果被毒死了。張驢兒又悔又惱,威脅竇娥如不答應婚事,就以殺人罪告到官府。竇娥仍是堅決不從。張驢兒去衙門誣告竇娥害死了父親,由於貪官受了張驢兒的賄賂,當著竇娥的麵要拷打蔡婆婆。善良而一貫恪守孝道的竇娥不忍心婆婆受苦,隻好含恨屈招。

官府判竇娥死刑。在刑場上,滿腔悲憤的竇娥痛斥了天地的昏暗和衙門、地痞的罪惡,並發下了三樁誓願:一要刀過頭落;一腔熱血都灑到白紙上;二要六月飛雪,遮蓋她的身體;三要楚州從此大旱三年。行刑之後,這三樁誓願奇跡般地一一出現了。後來,竇娥的父親應考得中,做了提刑肅政廉訪使,這樁冤案才得以昭雪。

在這部驚心動魂的悲劇中,關漢卿塑造了一個不屈不撓的女子形象,在她的身上寄寓了廣大勞動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關漢卿身處的時代,奸臣當道,擅權作惡。權貴們肆無忌禪地掠奪民財,官吏們個個黑了心肝,貪贓枉法,製造種種駭人聽聞的冤案。百姓們如俎上之魚,賣兒鬻女,傾家蕩產,而像竇娥一樣的蒙冤受屈者不計其數,能像竇娥那樣在死後還能平反昭雪的,則罕有其人。關漢卿對此劇結局的安排,既出於對苦難人民的深深同情,也是對所有受苦百姓一種情感上的安慰。

關漢卿還通過其他作品,塑造了另一些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婦女形象。如《望江亭》中的譚記兒,《金錢池》中的杜蕊娘,《詐妮子》中的燕,都個性鮮明,包蘊著豐富的社會意義和獨特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