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朱元璋登基封王(2 / 2)

第二個辦法是大封功臣。所謂功臣是指跟隨他打天下的文官武將。這些開國元勳多是有才能的人,籠絡住他們,就可以保衛著他的政權。這些功臣封公的7人,封侯的28人。當初隨朱元璋起兵的二十四將,除已死的外,都得到封侯。比如徐達封為魏國公、常遇春封為鄂國公、李善長韓國公、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湯和信國公。

朱元璋別出心裁,設立了一個特務機關“錦衣衛”,隨時監視大臣們的行動,向皇帝報告。百密還有一疏,國家那麼大,人員又那麼多,再加上一些貪官汙吏從中挑撥離間,自然會生出事來。而朱元璋隨著年紀的增大,性格也發生變化,原先那種坦誠待人的長處不見了,變得刻薄、猜疑、凶殘、好殺。特別是他看到太子朱標很像他的母親馬皇後,性情樸實,待人寬厚。他怕太子將來駕馭不了那些功臣,從而威脅朱家的皇位,於是朱元璋狠狠心,決定把一些一意孤行、擅權妄法、行動跋扈,能夠影響朱家王朝安全的全部殺掉。

洪武十三年、二十六年,朱元璋兩次借丞相胡惟庸和涼國公藍玉謀反案,殺掉了幾萬人。死於兩案的功臣有李善有、陸仲享、費聚、唐勝宗、張溫、曹震、陳桓等人,甚至連元帥徐達也不例外。朱元璋殺紅了眼,對自己的親戚也不客氣,他的親侄子朱文正被他用亂杖打死,外甥李文忠被他派人毒死。“二十四將”中,除花雲等少數早期戰死的以外,其餘的幾乎都被他殺死。隻有一個湯和,看徐達、李文忠先後被毒死,急忙跑去見朱元璋,主動交出兵權,回家養老,才得以幸免。真是伴君如伴虎,可憐,當年轟轟烈烈的“二十四將”,隻有此人得以善終。

逃脫朱元璋毒手的功臣,還有一個劉基(劉伯溫),當年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功勞不在李善長之下。朱元璋原來也想封他為“公”的,但他堅拒不受,請假回原籍去了。因為他聰慧過人,與朱元璋相識十多年,深知這位朱元璋的為人,所以故意遠離皇帝,以圖免害。

皇後馬氏是個忠厚人,聽說朱元璋濫殺元辜,便加以勸阻,但朱元璋不聽。馬皇後鬱鬱不樂,後患病拒絕就醫,於洪武十五年去世。

太子朱標,性格仁厚,很像他的母親,眼看父皇暴虐,幾次進諫,都被斥退。為了諷諭太子,表明自己的隱衷,朱元璋故意丟一根棘杖在地上,要朱標拿起來,朱標麵有難色朱元璋語帶雙關地說:“你怕刺不拿,我替你把這些刺拔掉,然後再交給你,你不就敢拿了嗎?”

朱元璋見朱標過於柔弱,倒是四皇子燕王朱棣聰穎勇武,有些像他自己,他曾打算把太子朱標廢掉,立朱棣當太子,跟幾個大臣商量,大臣們都認為廢長立幼,不合宗法,都不同意。但朱標知道後,明白父皇不喜歡自己,終日惶懼不安,於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依據宗法原則,便立朱標長子朱允炆為帝位繼承人。

明太祖是農家出身的,對農民生活多少有點了解。他即位以後,也注意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他告誡地方官員說:“現在天下剛剛安定,百姓財力困乏,好像初飛的鳥,不能拔它的毛;新種的樹,不能搖它的根。”他要官員們廉潔守法,不能貪贓枉法,加重人民負擔。以後,他又招集流亡農民,開墾荒地,免除三年的勞役和賦稅;要各地駐軍屯田墾荒,做到糧食自給。他還興修水利,獎勵植棉種麻。所以,明朝初年的農業生產有了很明顯的發展。

新建立的明王朝統治也鞏固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