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聖誕節隻有10幾天了,羅馬的氣候仍然非常溫暖。連日來,這座古老的城市車水馬龍,警衛森嚴。教廷的拉特蘭宮門前,更是停滿了裝飾豪華的馬車,一些顯貴要人在這裏進進出出,顯得非常忙碌。原來,教皇英諾森三世正在這裏召開宗教大會,準備組織第五次十字軍遠征,把“聖地”從埃及人手裏奪回來。
英諾森三世出身於豪門,當選為教皇時年僅37歲。1198年他上台那年,就發出通諭,敕令歐洲各國進行新的“神聖戰爭”;隻是由於威尼斯促使十字軍改弦易轍,去攻打東羅馬帝國,因此沒有取得成果。後來他玩弄權術,聲稱“教皇是太陽,國王是月亮,像月亮要從太陽那裏得到光輝一樣,皇帝要從教皇那裏得到政權”,迫使英國、瑞典、丹麥等國的國王向他俯首稱臣,成了西歐各國的太上皇。
教皇為了他遠征的決心,把歐洲許多國家的顯要人物都召集到羅馬來。參加會議的達1500人,其中有大主教、主教400餘人,還有皇帝的代表、國王、公爵、伯爵等最有權勢的人物。會議的規模是空前的,比120年前為組織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而召開的宗教會議,規模還要大。
12月14日,英諾森三世躊躇滿誌地向與會者宣讀了他的敕令:“我的孩子們!根據廣大基督教徒從邪惡之徒手中解放聖地的熱烈願望,以及本次神聖會議的決定,我特命令:一切已作好渡海準備的十字軍人,應在後年6月羅馬古曆朔日(即1217年6月1日)會集於西西裏王國。如蒙上帝許可,屆時我將親臨該地,給基督之軍以訓示和祝福。”
大廳裏寂靜無聲。教皇向大家掃了一眼,加重語調繼續說:“凡是將武器、鐵或造船的木材運交給異教徒的,立即開除教籍;凡是將戰船等出售給異教徒或給他們以協助以致危害聖戰的,將沒收他的財產,並把他交給俘獲他的人作為奴隸。我命令,一切濱海城市的教堂,應在每星期日和其他宗教節日,將此項規定宣讀一次。同時我還命令,在今後四年內,禁止一切基督教徒本人或派遣別人駕駛船隻到異教徒占領的東方去,以便為聖戰提供更多的運輸工具。違者也將逐出教會!”
盡管教皇竭力號召進行第五次“聖戰”,但響應他的比以前幾次顯著地減少了,隻有德國南部的幾個公爵和陪臣、奧地利、匈牙利以及荷蘭等國的公爵們給他集合了隊伍。第二年他就病死,再也不能到西西裏島去給十字軍訓示和祝福了,不過遠征的準備工作仍然緊張地進行著。
1217年夏,十字軍開始了第五次東侵。直到第二年初,才決定先進攻埃及的達米埃塔。
達米埃塔是個要塞城市,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三角洲的一條支流上,是從地中海深入埃及的咽喉之地。它有三道城牆圍繞,還有屹立在尼羅河中小島上堅固的碉堡防護。這些碉堡都有橋梁與城市相聯結,並且分布出無數條粗大的鐵索,用來阻止敵人從水路進入達米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