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泰勒起義(1 / 2)

在英國中世紀史上,曾經爆發過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就是震撼歐洲的瓦特·泰勒起義。

瓦特·泰勒生活的年代,正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百年戰爭極大地破壞了農業生產,廣大農民不堪負擔連年的戰爭費用。農奴對封建主的人身依附關係雖然有所寬鬆,但他們遭受的剝削卻日益加重。戰爭、瘟疫、饑荒是中世紀的三大災害。1300年的寒冷天氣、1315~1317年的洪水和饑荒相繼襲擊英國,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最可怕的是1348年~1349年黑死病傳入英國,導致人口銳減,物價上漲。但是,統治者絲毫不顧人民的死活,頒布“勞動法令”強迫勞動者接受瘟疫流行期的低工資,並且一壓再壓。違抗者戴枷下獄,並在身上打上烙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與其等死,不如揭竿而起。

14世紀英國農民大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加征人頭稅。1377年,國王理查二世為籌集戰費而開征人頭稅,規定14歲以上男女每人4便士,1379年猛增到12便士。於是,各地農民不斷以怠工、抗稅等形式反抗統治者的殘酷。

約翰·保爾是一個下層教士,他在民間傳播樸素的基督教平等思想,激烈抨擊腐朽的封建統治。他說:“英國的光景很壞,將來也好不了,除非一切都變成公有的,沒有農奴,也沒有貴族。”他還理直氣壯地責問:“當亞當種田,夏娃織布的時候,誰是貴族?”後來,約翰·保爾被捕入獄,瓦特·泰勒起義向倫敦進發途中,將他從獄中救起。

1381年5月,倫敦附近肯特郡和東南部埃及塞克斯郡的農民,為了抗交人頭稅,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暴動。瓦特·泰勒被起義者推選為領袖。泰勒是個泥瓦匠,很有組織才能。6月10日,他帶領起義隊伍一舉攻克了肯特郡的首府坎特伯雷,然後直奔倫敦,向國王請願。同時也又派人到其他各郡鼓動當地農民起義。幾天之內,全國四十個郡中,大半發生了農民暴動。

6月12日,泰勒帶領六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到達離倫敦不遠的一個山頭。消息傳到國王查理二世的耳中,他立刻派了幾個騎手前去探查。很快,騎手們飛馬趕回,報告道:一個叫泰勒的農民帶了六萬人的隊伍來和國王談判。國王一點主意也沒有,這時,坎特伯雷大主教和財政大臣都來勸國王,不要去見起義軍。國王原本就不敢去,聽從大主教和財政大臣的建議,便匆匆躲進了堅固的內城——倫敦塔。倫敦塔坐落在倫敦城東南的塔山上,裏麵有兵營堡壘、宮殿和監獄,還有教堂和刑場。它的外層是用石塊壘起的城牆,建有九座碉堡和梭堡,四周是一道又寬又深的護城河。主體建築白塔長和寬各30米,高27米。躲在這裏,國王感到安全多了。

起義者得知這個消息後,像一群憤怒的雄獅衝下山頭,向倫敦城進攻。所到之處,他們砸爛修道院,燒毀官宅,還攻破監獄,釋放了所有的犯人。第二天,勢如破竹的起義隊伍擊垮了倫敦城的城門,接著像潮水一樣湧進了倫敦城,將國王藏身的倫敦塔圍了個水泄不通。

國王沒料到起義隊伍來得如此快,忙召集塔內的王室人員和大臣們商討對策。有人主張調撥塔內的軍隊,乘天黑起義者酒醉熟睡之機,攻打起義者。可國王害怕起義軍人多勢眾,如果他們衝進塔,自己的性命將難保。最後,國王讓倫敦市長與城裏擁有武裝的爵士們取得聯絡,從外圍攻打起義隊伍,塔內暫時按兵不動。

次日一大早,國王就被起義軍雷鳴般的呐喊聲驚醒:“國王陛下馬上出來和我們說話!”“陛下再不出來,我們就要攻塔啦!”“殺死坎特伯雷大主教!”國王嚇得魂飛魄散,忙派人傳話,說他馬上出塔和他們談判,讓大家先到邁爾安德廣場集合。頓時,塔下一片歡聲雷動,起義隊伍歡呼著朝廣場方向移動。隨即,塔門打開了,在隨從人員的層層護衛下,國王查理二世走了出來。就在這時,一直守在外麵的泰勒帶領四百多人順勢衝進塔去,一路衝一路砸。全副武裝的塔內衛士們一個個呆若木雞,全都忘記了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