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馬可·波羅行記》之後,又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旅行著作——《伊本·拔圖塔遊記》問世。
《伊本·拔圖塔遊記》對拔圖塔足跡所至的亞、非、歐國家和地區的地理形勢、名山大川、城市經濟、風俗人情、服裝飲食、物產禮儀、文化藝術等均有詳細記載,為後人留下了14世紀上半葉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生動而珍貴的資料。
遊記的作者是摩洛哥青年旅行家伊本·拔圖塔。伊本·拔圖塔原名阿布·阿卜杜勒·馬哈美德,1305年出生於摩洛哥的丹吉爾。
1325年夏季的一天,一艘阿拉伯商船即將在丹吉爾港起航。一位身穿穆斯林長袍的青年,帶著行裝登上商船。他充滿了青春活力,神態卻莊重沉著。
商船駛過直布羅陀海峽,向東駛入地中海。大帆船乘著清爽的海風破浪前進,海鷗在行進的帆船上空盤旋歌唱。那位穆斯林青年迎著明麗的夏日,昂首佇立船頭,帶著神往凝視遠方。這位青年就是伊本·拔圖塔。他前往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這是他第一次朝聖,也是他的第一次長途旅行。
拔圖塔從丹吉爾出發,穿過直布羅陀海峽,沿地中海南岸東行,到達開羅。沿尼羅河逆流上行,到達阿特巴拉。拔俚塔原計劃渡過紅海去麥加,適逢海上發生戰亂,隻好沿原路回到埃及,改走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在遊曆了阿勒頗和大馬士革之後,經麥地那到達麥加,行第一次朝聖禮。
接著,拔圖塔由巴士拉北上,往庫爾迪斯坦,遊曆了西亞的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巴士拉、巴格達、摩蘇爾、伊斯法罕、庫法等地。然後返回麥加,行第二次朝聖禮。拔圖塔在麥加逗留了三年,廣泛接觸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增長了不少知識,也激發了他了解世界的更大興趣。
三年後,拔圖塔沿紅海南行,出曼德海峽,到達也門的亞丁港。亞丁地處亞非交通要道,當時已發展成為一個商賈雲集的重要商港,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型商船擠滿港口。拔圖塔在此作短暫逗留之後,進入非洲。他沿非洲東海岸南行,到達索馬裏的摩加迪沙。穿過赤道,進入肯尼亞。在肯尼亞的蒙巴薩駐足之後,又進入坦桑尼亞。直至南緯九度之處,方才返航。他沿非洲東海岸返航,經亞丁灣,到達阿拉伯半島東麵的阿曼。然後,他又去麥加,行第三次朝聖禮。
經過幾年的遊曆考察,拔圖塔的視野更為開闊,他向所接觸的各地區穆斯林學習了許多知識。好奇心又令他渴望了解伊斯蘭世界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他打算環遊全世界。
拔圖塔繼續他的旅行。他從沙特阿拉伯的吉達港出發,乘船渡海,到達埃及。從阿斯旺順尼羅河而下,到達開羅。繼續北上,穿過敘利亞,漫遊小亞細亞諸突厥小邦,渡過黑海,到達克裏米亞半島的卡發。這裏多數居民信仰基督教,教堂裏傳出悅耳的神聖鍾聲。他對於這裏的達旦婦女明朗的笑臉十分驚奇。
在金帳汗國,他受到那裏的首領月祖白的禮遇,暢遊了南俄羅斯,直至黑海之濱的阿斯特拉罕,目睹了白夜奇景異光。伊本·拔圖塔還受月祖伯之托,護送其愛妃、東羅馬公主,回君士坦丁堡探親。在君士坦丁堡,拔圖塔受到了東羅馬皇帝羅尼卡三世的熱情款待。後來,拔圖塔又返回金帳汗國向月祖伯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