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愛國者胡斯為正義殉道之後,捷克人民對天主教會的憤怒日益加劇,全捷克掀起了反天主教會的熱潮,最終形成了大規模的民族解放戰爭。起義者以胡斯宗教改革思想為旗幟,以胡斯黨人揚·哲理夫、約翰·傑式卡為領袖,所以稱為“胡斯戰爭”。
這場具有民族解放戰爭的宗教戰爭,是以“擲出窗外事件”為開端的。在教士揚·哲理夫的領導下,憤怒的布拉格市民衝進布拉格市政廳,把8名市議員從窗口擲出去。擲出窗外事件成了起義的信號,全城頓時敲響警鍾,起義者手執武器闖入天主教堂,撕碎聖像,搗毀陳設,鞭打神甫。
布拉格起義的消息傳遍全國,人們心中壓抑很久的怒火頓時像火山爆發般噴射出來。武裝起義的烈火迅速燃遍了整個捷克。起義發生後,人們異口同聲地推選窮教士揚·哲理夫為首領。他不但繼承,而且發展了胡斯的宗教改革思想。他以宗教為外衣,宣傳武力反抗封建剝削的思想。
起義軍形成了兩大派別:一個是塔波爾派,起義軍的左翼。因為起義根據地在塔波爾山,所以名為塔波爾派。參加者主要為農民、手工業者、礦工和城市平民。這派要求取消教會的種種封建特權,廢除農民的封建義務,沒收教會地產,分給農民,建立農民自己的國家。從此分化出來的畢卡特派更為激進,要求完全廢除私有製,取消國家,建立沒有任何等級的自由的教會公社。另一個是聖杯派,起義軍的右翼。因主張俗人也有和教士同樣用聖杯領取聖餐的權力而得名。參加者主要是城市中產階級和中小地主。這派的根據地在首都布拉格。他們主張沒收德國人的教會教產,建立捷克教會,用以取代天主教正統教會,並用本民族語言作禮拜。
共同的民族利益把這兩派團結在胡斯思想的旗幟之下,形成了暫時的聯合。他們共同的敵人是以德國人為首的天主教會的高級僧侶和城市貴族。
隨著鬥爭鬥爭的深入,約翰·傑式卡成為人們公認的傑出軍事統帥。他領導了聲勢浩大的起義,把封建統治者嚇壞了,捷克國王瓦茨勞被嚇得一病不起,一命嗚呼了。王後索菲亞繼承王位,和支持她的貴族招兵買馬,集結大批軍隊,準備鎮壓布拉格的“叛亂”。
這時,由布拉格中產階級組成的聖杯派被下層群眾的起義壯舉嚇倒了。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們決定和國王軍妥協,拱手將起義軍占領的城堡讓給國王軍隊。傑式卡領導的布拉格起義軍左派力量在王軍和右派的圍攻下,被迫放棄了首都。
傑式卡率領起義軍撤出首都後,轉戰南北,於1420年3月在塔波爾城與一支農民起義軍會師,勢力空前壯大起來。這支隊伍不但震撼了捷克,而且還震撼了神聖羅馬帝國,震動了帝國皇帝西吉斯孟。
德國封建貴族和捷克的教、俗大貴族勾結起來,組成十字軍,要殲滅起義軍。
十字軍急速向布拉格撲來,沿途燒殺搶劫,無惡不作。捷克麵臨滅頂之災。大敵當前,布拉格的中產階級見勢不妙,馬上又想起能征善戰的傑式卡。他們派人到處尋找傑式卡。對他說:“我們想請您率軍保衛首都,這也是全城民眾的願望。”
傑式卡麵對嚴峻的形勢,知道眼下唯一的出路隻有團結起來共同對敵。他動員全城百姓行動起來,打退十字軍。
5月20日,傑式卡率塔波爾軍開進了布拉格。7月14日,十字軍對布拉格發起了總攻。起義軍在布拉格城郊的維持科夫山頑強抵抗,傑式卡親臨陣地指揮作戰。在他的傑出指揮下,十字軍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不得不撤兵。第一次十字軍討伐以失敗告終了。
德皇哪肯認輸,次年又組織了第二批十字軍。這時,傑式卡已雙目失明,他仍然親臨前線,鎮定自若地指揮戰鬥。他巧妙地運用迂回包抄戰術,兩進古登堡城。
傑式卡還發明了大車戰術,命令數百輛戰車圍成一個圈,形同車城。當敵人攻來時,就把敵人圍在圈內。圈外的敵人想援助圈內的敵人也很難接近車城。待將圈內的敵人消滅完,再放進一些敵人來。就這樣將敵人各個擊破,終於在1422年初擊敗了十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