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胡斯之死(1 / 2)

15世紀初,捷克王國遭受著神聖羅馬帝國的欺壓。德意誌封建領主采取大規模向捷克移民的方式,對其進行控製和掠奪。湧進捷克的德意誌天主教教士,四處強占土地,並且在教會和寺院中擔當重要職位,這些教會並不滿足自己已有的地位,又從德意誌引進軍隊對捷克人民進行鎮壓。那些德意誌商人也乘機而入,他們不僅胡作非為,而且在捷克建立自治城市,沿用自己的法律,根本無視捷克這個國家。

就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叫胡斯的人站了出來。他無情地揭露天主教徒的醜惡行徑,從而受到了捷克人民的尊敬。

約翰·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偉大的愛國者。他出身貧寒,學習上非常勤奮,完成初等教育後考入布拉格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從1398年起,胡斯擔任布拉格大學神學教授,後來被任命為文學院院長和布拉格大學校長。

中世紀時期,捷克長期受到德國封建主統治,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胡斯從少年時代起就耳聞目睹了德國封建貴族的種種劣跡,他立誓要把捷克人民從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苦難中解救出來。胡斯的愛國熱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與日俱增。

胡斯步入宗教界之後,以一個神學家的身份對天主教會的腐化墮落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尤其是對德國高級教士的奢侈、專橫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胡斯大膽地宣傳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張,他利用在伯利恒教堂傳教的機會,向捷克各階層人士宣傳他的新宗教思想。

由於一些捷克貴族對德國移民討好,並與德國勾結起來共同欺壓百姓,因而激起了捷克民眾的不滿。

胡斯看在眼裏,便尋找一切機會向那些善男信女們揭露說:“你們看那些道貌岸然的教士們,整天高喊‘守貧’、‘苦修’,可實際上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算計著教徒們身上那幾個可憐巴巴的錢,甚至藏在窮老太婆身上的最後一個銅板也都被無恥的教士搜刮去了。難道不能說教士比強盜還狡猾,還凶惡嗎?”

人們聚精會神地聽胡斯講演,似乎尋到了真理。人們這才有所醒悟,聯想起許多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無不對教會的腐化恨之入骨。

這種積怨逐步深化,終於發生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胡斯也由揭露教會惡習升華到改造整個教會。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提出了自己宗教改革的主張。首先,他主張沒收教產,收歸國有。胡斯指出:教會腐化墮落的根源在於教會占有大量的地產,這是萬惡之源。如若將教產沒收,僧侶階層的放蕩才能鏟除。胡斯說:“奪掉狗吃的骨頭,狗就不會再咬;剝奪教堂的財產,就找不到教堂裏的神父了。”

人們聽了他的話,心裏好像打開了一扇窗戶,都交口稱讚說:“說得真好,話不在多,說到點子上了!”

胡斯還主張教權服從世俗政權。他不顧教皇的權威,布道時抨擊道:“教皇兜售的贖罪券簡直是無稽之談,它不會給你們帶來任何好處的。”

贖罪券是教皇抓住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的特點騙錢用的一種手段。當時,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死,生前行善者,死後靈魂升入天堂,永享天國之福;生前做惡者,死後靈魂墜入地獄,永受地府的煎熬。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加上教會“原罪”的說教,更使善男信女們都相信自己是有罪的。為了死後免於受懲罰,人們都想在死前贖掉自己的罪惡。教皇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從十四世紀起,出售“贖罪券”,說誰買了贖罪券,上帝就赦免誰的罪惡,死後便不會受苦了。這種證券標明犯什麼罪,應花多少錢才能贖。教皇利用這種手段,把窮人身上最後一個銅板都搜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