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的是當年恰巧遇到幹旱,期待中的洪水並沒有如期而至,所以百姓開始怨聲載道起來。後來艾爾薩總督也有些坐不住了,他給穆罕默德的女婿歐麥爾寫了一封信,詳細彙報了他對這件事情的處理。
歐麥爾親自回信說:我認為你做得對。伊斯蘭必須反對一切愚昧的習俗。隨信附有一份給河神的聲明,請將它投入尼羅河中。聲明是這樣寫的:
“真主的仆人歐麥爾致尼羅河神,
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流淌,
你想歇就歇吧。
如果你是為萬能的真主而流,
那麼,
我們祈求真主的恩賜,
你就老老實實地讓河水再次奔流吧。”
艾爾薩總督遵從了歐麥爾的指示,把信件投入到尼羅河中。更巧的是第二天河水開始上漲。從此以後,部落中漂亮的姑娘們不用整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了。埃及的少男少女們又開始他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幸福生活了。
隨著伊斯蘭人的占領,阿蒙神老邁退休,哈比神漸漸接受了他的新上司——真主大人的領導。至於每年一個的老婆,上司不讓娶,就不娶吧,更何況習俗沿襲了這麼久,哈比神早就妻妾成群了,也就不在乎多一個少一個了。倒是質樸的埃及人覺得虧欠了他們的河神,所以每年一度的“落淚節”上,他們把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雕成美女,敬獻給尼羅河神,希望他們能永結秦晉之好。
這個習俗直到今天還在流行,如果你去埃及,或許還能趕上參觀這個儀式呢。
正好合適呢?古埃及人並不難為他們的河神,而且為了便於河神隨時參考,他們選擇了河神身邊的參照物來作標準,這個參照物就是河神的兒子們。
傳說河神有4個兒子,他的4個兒子加起來差不多是27英尺。尼羅河的平均水位在27英尺的時候,既不會發生旱災也不會發生洪災。27英尺合差不多8米多高,看來哈比的每個兒子身高也都在2米以上的。
可不要小看了這個27英尺,這可是防災減災的重要依據。這就有點像我們的天氣預報中說的,降雨量比往年偏多的時候,要做好防洪準備;降雨量少於往年,要提前準備抗旱保苗一樣。看來古埃及人很早以前就有防災減災的意識了,這一點倒真得感謝哈比的兒子們,因為他們長得不高不矮,恰好合適。
尼羅河頌
勤勞的古埃及農民在這片土地上獲得了良好的收成。他們已經意識到尼羅河對他們的生存是致關重要的,連公元前5世紀到過埃及的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都說埃及人獲得的膏腴之地,乃是“尼羅河的贈禮”。古埃及人把尼羅河視若神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按時舉行隆重的祭禮,並不忘奉獻自己由衷的頌詩。
這是我們從墓誌銘文和紙莎草文獻中摘錄出來的有關尼羅河的頌詩。
你來到這片土地,
平靜地到來,給埃及以生機。
你送走黑夜迎來白晝,
我們感謝你給我們的指引。
你種植拉神開墾的花園,
你給行走者以生命。
你永不停息地灌溉著土地,
沿著你從天國走來的旅程。
你是食品的珍藏者,賜給我們穀物的人。
給每一個人帶來光明。
尼羅河的洪水啊,我已為你備好了祭品,
磨刀走向公牛,
舉行盛宴歡迎你。
如果家禽不足以稱你的心,
我們就捉住曠野中的走獸,
架上純潔的火,
並獻給所有的神。
大水到來,歡樂也隨之而來。
所有的心都開始高興,
他以泛濫滋潤著大地,
快樂征服了人們。
潤澤了這裏,又在別的地方建立,
無人與他一起工作,
食品來了,他無需神祗的參與,
他使人們歡欣,
他在黑暗中散布光明,
在他放牧的牧場上,
以他的威力使一切誕生。
以他的水給母腹中的嬰兒生命。
人們換好衣服,種植他的花園。
他關心自己的仆人,
為他們建立黃昏和正午。
照耀,照耀!尼羅河,照耀著!
用你的牛群哺育著生命,
用你的牧場哺育著公牛。
照耀著,尼羅河,你的光榮!
古埃及的農業
眼看著春華秋實,寒暑交替。古埃及人明白了“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粟”的客觀規律。
其實上天對古埃及的恩賜並不厚重。浩渺的沙漠中絲毫不含有機質和土壤水,根本就不具備種莊稼的條件。
不知道聰明的古埃及人有沒有嚐試過在沙漠裏播種。
這個問題看似可笑,不過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嘲笑古代埃及人——人類掌握的所有自然規律都是在這種不斷的嚐試和探索中總結出來的。
尼羅河的洪水過後,留下的淤泥一定是雜草長得最茂盛的地方。古埃及人明白以後開始感謝哈比神。所以,他們認定哈比神一定也是掌管糧食和魚的主神。
尼羅河的泛濫僅僅給古埃及人提供了發展生產的客觀條件,剩下的事情還要由勤勞智慧的古埃及人親自去做。
其實古埃及人從洪水還沒有完全退去就已經開始忙碌了。他們在被洪水淹沒的土地上築起一道道的土坡,從而把一片汪洋分成一個個的蓄水池。洪水退卻,池水幹涸,肥沃的淤泥均勻地留在田裏。古埃及人便是那兒播下了他們希望的種子。
不知道有沒有學者考證過古埃及人築起來的那道土坡是不是最早的田壟。
古埃及人最先培育的農作物是稻穀,而後是大麥、小麥、亞麻、豆子,他們甚至還學會了種植葡萄。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對人類文明貢獻大小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有了充足的口糧,埃及從此結束了狩獵和采摘的原始部落生活,在一個地方長期定居才成為可能。也正是有了長期定居的先決條件,才具備了文明發芽的肥沃土壤。
僅僅懂得利用尼羅河的泛濫來種植莊稼還不足以顯示古埃及人的聰明。他們開始有目的地修建一些土石工程來達到灌溉的目的。比如沙都夫(Shaduf),沙都夫更像是一架放大的天平,一頭懸掛的是桶,另一頭則是維持平衡的石塊,通過樞軸的調節達到汲水的目的。沙都夫比抽水機是要差一些,但比一擔一擔地挑水,效率卻是成倍提高的。
在國家建立起來以後,興修的水利工程也成了最重要的公共設施之一。如今開羅附近還保留著當初的工程遺跡,當然它的實用價值已經被考古價值完全取代了。
有了充足的口糧,古埃及人的圈裏多了牛、羊、豬、鴨、鵝,這是一幅多麼讓人羨慕的田園風景畫啊。
但是,任何時候勞作都是辛苦的,耕田的古埃及農人打起了圈裏牛的主意:這家夥身高體健一定有勁,趕出去耕個田、拉個車什麼的不知道能行不能行。要駕馭這麼一個龐然大物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過古埃及人還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成功。一幅公元前2700年的壁畫上就記錄著兩個農民用牛耕田的真實畫麵。畫麵上的公牛雖然依舊長著兩隻尖利的犄角,不過神情非常恭順,兩個扶犁的農人昂首挺胸,滿臉的自豪說明了一切問題。
古埃及人的生產畫麵美則美矣,不過要稱得上“完美”,畢竟還差這麼一點點:埃及沒有鐵礦。資源的匱乏製約了古埃及人冶煉技術的發展,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裏,古埃及人耕田用的還是木犁石犁,好在尼羅河邊的土地是鬆軟的,而沙漠邊緣耐旱的樹木材質又是非常堅硬的,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一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