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最長的牛角給門栓
短的給了門鎖
我把野雁給了門鎖
油脂給了鑰匙
最好的肉給了木工的兒子
讓他用蘆葦做門栓
用青草做門
讓她的哥哥隨時都能進去
走進她的臥室
她的床上鋪著亞麻布
上麵躺著我的情人
好一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在表達上古代的埃及人更直白大膽,也更火熱得讓人臉紅。當然不管是古埃及也好,古中國也好,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都不鮮見:
我在門前眺望
希望我的哥哥來看我
我看著他來的那條小路仔細聽著他的腳步聲
卻什麼也等不到
為了他的愛我已經拋棄了一切
沒有哪兒還能安頓我的心
信使卻來告訴我:
他欺騙了你
他已經找了另外一個女人
那個女人遂了他的心願
並把你的心扯成了河邊的柳絮
這樣的句子一聽就是一個“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的埃及版。看來見異思遷是不分國度的。
除了勞動歌謠和愛情詩,古埃及留存下來的還有宗教詩和讚美詩。讚美詩一般獻給法老,宗教詩其實也是一種讚美詩,略微不同的是它獻給了神靈。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奉承人的本領還是比較高超的,有一些甚至到了讓人肉麻的程度。
自傳
最早的自傳來自古王國初期的墓壁上的一些墓葬主人的介紹,一般來說,這種介紹出現在王公大臣的墓葬中幾率要大一些。因為古埃及人很注重自己的墓葬,一般在生前就建好自己的墳墓,所以有一些介紹是墓葬主人自己寫上去的,也有一些是埋葬死者的時候才由後人寫上去的,但這種介紹,我們都把它們歸類到自傳裏麵。
最初的自傳非常簡單,有點像我們現在常填寫的個人履曆。一般記載的是曾經擔任過的官銜和職務,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是曾經獲得過的土地,這是財富也是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種榮耀。因為土地一般是國王賞賜的,而要得到國王的封賞肯定取得過別人不曾取得的業績。這種榮耀是要大書特書的,就好像我們在個人履曆中重點填寫某年某月曾經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一樣。
比較有代表性的自傳是《梅騰自傳》,此公曾經擔任過州長和王室田莊的大管家,並數次得到過國王的賞賜。因為《梅騰自傳》中還不具備文學作品的基本條件,所以我們還不能把它說成是文學作品。但是後期很多具備了文學作品條件的自傳記,都是從這樣的傳記發展來的,所以我們還是需要介紹一下。再說它的史料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其文學價值了。
《大臣烏尼傳》和《梅騰自傳》比較起來,敘事的成分就開始多起來,因為宗教理念的逐步完善,死者(當然是在生前)開始考慮怎麼樣才能通過奧西裏斯的審判,順利地拿到通往天堂的綠卡,所以自吹自擂的成分也開始大起來。再加上敘述的事件拉長了篇幅,《大臣烏尼傳》已經成為一個像模像樣的報告文學了。
烏尼死後一個叫霍爾胡夫的人接替了他的上埃及總督職務,他的自傳也成為繼《大臣烏尼傳》之後的名篇。因為霍爾胡夫曾經數次率兵入侵努比亞,《霍爾胡夫自傳》中就有了他遠征努比亞的傳奇經曆。這段傳奇經曆是其他人的自傳中從沒有看到過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題材比較新穎。
在《霍爾胡夫自傳》中也有他自誇的文字,無非是為官清正,為人正直,樂善好施,口碑良好,並經常給神靈獻上豐厚的祭禮,而文中隻字未提他侵略努比亞的時候殺了多少無辜良民。
到了新王國時期,自傳漸漸地發展成了一種紀實文學。裏麵自誇的成分逐漸少起來,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寫實內容開始多起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雅赫摩斯自傳》,因為自傳的作者在跟隨國王對外征戰的初期隻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所以它有很強的代表性。我們可以從中一窺古埃及士兵的戎馬一生。
箴言
箴言的本身就是規勸的話。大約年輕人的熱血決定了他的叛逆性,所以不時需要老人或者德高望重的人給予一定的規勸。這種規勸自然是為了全社會大多數人都能遵守那種替代法律的行為規範吧。
箴言中很大部分是老子教訓兒子的。和那種勸善的箴言比起來,那種教諭勸導的語氣更輕而教訓的語氣更重一些。和自己的兒子沒什麼好客氣的,因為任何時候,“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話,都是一句真理。
還是讓我們看看那些箴言都在講些什麼吧:
“若想被人稱讚,就應避開貪婪,不要同它友善,它是一種頑症,是種種壞事的動因,是一切惡行的根源。”
“倘若你成了高貴者、富裕者,不要忘記被人輕視的窮困的日子。”
“遇事要思考後再去做,不經考慮的舉止必將貽笑大方;行事不要傲慢自大,講話要和顏悅色;寬厚能夠克服艱難,暴躁必將攪渾生活。”
“不要被你的知識欺騙,向愚者求教要和向智者求教一樣。學問無止境,誰也達不到它的頂峰,沒有一個學者能對某門科學不斷言。有價值的話比綠寶石還不易找到,盡管這樣,你或許在推著磨的女奴手上發現了它。”
除了這些箴言之外,還有一種箴言是老國王講給小國王的,內容自然是教給兒子如何治理天下。這樣的治國箴言在中國封建曆史中也不鮮見。
在中王國時期,還有一個勸子讀書的教訓很有名氣。《杜阿烏夫之子赫琪給其子柏比的教訓》中的赫琪是一位書吏,他教導兒子到首都的書吏學校中,好好學習那些難學的象形文字,說隻要學會了那種文字就不用像鐵匠那麼辛苦、珠寶匠那麼日夜操勞、搬穀人那麼勞累。這和孔老夫子的理論可以說是一脈相承了。
故事
古埃及的故事已經很像小說了,略有不同的是故事的細節少了一些,而空有情節。不過這可不能埋怨古埃及人,那個時候文學的審美功能還沒有開發出來,能把一個故事講得如此引人入勝已經非常不錯了。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故事要算《魔術師的故事》了,這是一個故事集子,寫在一個叫魏斯特卡爾的紙草上,按照慣例,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了這個紙草。
這個故事集一共講述了五個故事,其中完整的有兩個。一個講述的是某位國王的仆人和神廟祭司的老婆私通,事情敗露以後,祭司施展法力把一個蠟做的鱷魚變成了真鱷魚,真鱷魚找到那個膽大包天的仆人把他拖進了尼羅河。而國王懲罰了祭司的老婆,把她捉到活活燒死,骨灰也撒到了尼羅河裏。
這個故事中講述的一切很符合埃及的風俗,在古埃及賣淫嫖娼不僅不受法律約束而且連道德約束也沒有,可是通奸卻是犯罪,這樣的罪犯一般要被處死。
另外一個完整的故事,講的是國王帶領著一群嬪妃宮娥湖上泛舟時發生的一件事。那些穿著網眼服的漂亮MM正在歌舞升平的時候,正在掌舵的一個宮女一不小心把一隻耳環掉到了尼羅河裏。一隻寶石的耳環對她來說又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宮女自然要抹眼淚。國王在安慰未能奏效的情況下召來了魔術師,魔術師施展魔法排幹了湖裏的水,找到了那隻耳環,於是掌舵宮女破涕為笑。
另外三個故事都殘缺不全,有一個故事有很曲折的情節但是沒有結尾。因為大家都不喜歡看沒有結尾的故事,還是不講為好。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古埃及人喜歡在講故事的時候吊人胃口,而實在是歲月無情,那些記錄故事的紙草殘缺所致。
《一個有口才的農夫》是至今還在流傳的故事,作為修辭方麵的典範它甚至還被寫進了埃及的教科書,那些妙語連珠的辯護詞至今還是學生們修辭學科目上的考試題。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阿努普的農夫從瓦迪·奈泰隆趕著馱著鹽巴的毛驢到附近的村莊裏去販賣,經過大臣拉西尼農莊上的麥地,被大管家有意刁難。這時馱鹽巴的驢子啃了莊園裏的大麥,管家就命人扣留了這頭毛驢和驢背上的鹽巴。農夫想搶回驢和貨物的時候還被打了一頓。
農夫隻好到大臣拉西尼那兒去討還公道,可是因為事情牽扯到了自己的管家,拉西尼遲遲沒有判決,於是農夫一次次在衙門間奔走,並用自己善辯的口才訴說陳情。拉西尼把農夫每次說的話都記錄下來並都拿給國王去看,國王很欣賞農夫的口才,但也指示拉西尼不要急於作出判決,以得到更多能言善辯的詞句。農夫得不到答複,在訴說中徹底絕望了,他準備到神靈麵前去訴說冤屈。這個時候,國王才命令拉西尼秉公而斷,拉西尼懲罰了自己的管家,歸還了被搶的貨物。
除了以上的幾個故事,古埃及比較有名氣的故事還有《遇難的水手》、《倒黴的王子》、《占領尤巴城》、《關於真理和非真理的故事》、《兩兄弟的故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