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白紙和黑字(2 / 3)

商博良是一個有傳奇色彩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個書商,母親長期臥病在床,雖經百般醫治依然沒有任何起色。這一切直到1790年,急病亂投醫的賈克·商博良請來了一個賈庫的巫師來給他的妻子治病。賈庫讓病人坐在加熱的藥墊子上並給她喝熱葡萄酒,他說隻要按他的方法治療病人會很快康複,另外他還斷定病人已經身懷有孕,將要出生的是個男孩並將名垂青史。

僅僅過了三天,賈克·商博良的妻子站了起來,這一年的12月23日的淩晨兩點,一個哭聲嘹亮的男嬰誕生了。賈克·商博良為他的兒子取名為讓·弗朗索瓦·商博良。

小商博良從5歲開始,就展現出罕見的語言天才,那個時候他已經能夠翻譯古文字了。到11歲他已經學習了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可惜他在學校的功課並不好,他的哥哥也驚歎自己的弟弟在語言上的天賦,決定親自教育他。他的哥哥讓·賈克·商博良也是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並在考古方麵有極深的造詣。但他在培養弟弟的過程中,改名為商博良·菲濟克,後來則直稱為菲濟克,他把商博良的姓氏完全讓給弟弟,為的是不想作為星星和月亮爭輝。可見他對自己的弟弟兼學生是多麼自信啊。

事實證明,小商博良沒有辜負哥哥的期望,他不僅天資聰穎,而且有著偉大的誌向。1801年他在去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讓·巴普蒂斯特·傅立葉家裏作客時,見到了羅賽塔石碑的拓片。當他聽說還沒有人能讀懂這些神秘的文字時,就用幼稚的聲音說:“等我長大後,我會弄明白它的!”

到了13歲,小商博良開始學習阿拉伯語、敘利亞語、迦勒底語和科普特語,後來他還看過中國古文字,就為了看看基歇爾的學說是不是有道理。在他17歲那年,他列出了法老王朝的第一個朝代表,並憑借著《法老統治下的埃及》一書的導言部分成了格蘭諾勃爾市公學的一名教師。

天才商博良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曾經險些中斷他的學術研究。1808年,法國皇帝下令年滿16周歲的男青年都必須服兵役。多虧他的哥哥四處奔走,才為他爭取了一個繼續做學問的機會。後來他窮困潦倒,連一日三餐都成了問題,又多虧他的哥哥周濟才度過了難關。

商博良無疑是一位天才,這樣的天才需要一張展示才華的試卷,這張試卷就是羅賽塔石碑。他和羅賽塔石碑的關係,就好像是一位絕世的武林高手和他的對手之間的關係,既愛又恨,同時又誰也離不開誰。所以,當他聽說羅賽塔石碑已經被破譯出來以後,一下就被擊垮了。想想也是,絕世的高手失去了他的對手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他以最快的速度去了書店,找到那本亞曆山大·勒努瓦寫的《新譯文》馬上讀起來,讀完之後他笑了,因為察覺到,他的對手——羅賽塔石碑,依然在毫發無損地活著。

通向真理的道路隻有一條,而其他的道路都是歧途。商博良在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之初,首先斷定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這可不是猜測,這是商博良研究過受埃及文化影響的幾種文字之後得出的結論,尤其是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

德·薩西和英國的托馬斯·楊也曾經認為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但德·薩西僅僅斷定是這條道路而沒有走上去,托馬斯·楊踏上了這條道路,但沒有走多遠,他僅僅翻譯了200多個象形文字而且有三分之二是錯誤的。他們和前麵一些研究象形文字的人比較,無疑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也使擔心中國文字曾得古埃及人傳授的國人大鬆一口氣。

商博良從研究羅賽塔石碑上的法老名字開始入手,這也是他由來已久的想法。因為在他看來,托勒密法老是一個外邦人,一個外邦人的名字不可能用表意的方式表達,而很可能用的是表音的方式。法老的名字刻在橢圓形的框子裏,托馬斯·楊已經證實那是法老的名字。根據他的研究,商博良很容易地讀出了那個名字,並找到了象形文字的內在規律。

後來,他甚至還把象形文字區分出了古體、新體和現代體。他不僅能翻譯出一個詞的意思,而且能讀出這個詞,更為可貴的是他能把一個意思用象形文字表達出來。

1821年,考古學家班克斯把腓力方尖碑弄到了英國,而腓力方尖碑上同樣刻有象形文字和希臘文。和羅賽塔石碑一樣,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和希臘文是同一個意思。這可是檢驗商博良理論的大好機會,這次檢驗商博良得的是滿分。也正是從這次檢驗開始,商博良的理論才真正讓人信服。

象形文字的謎底終於解開了。

誕生於4000年前的象形文字最初也是一種圖形文字,它也用三條波紋代表水,一個中間帶點的圓圈代表太陽。後來的圖形文字有了表意的功能。比如太陽也開始代表天的光明,而荊棘開始代表尖利。後來這樣的表意字又出了很多,一大群蝌蚪表示多,而牛在水邊奔跑代表渴。埃及人把這樣一些詞串起來,表達一定的意思。可是後來,要表達一個意思需要很多個詞才能表達,而且這種表達還容易,因為理解力的不同產生很多分歧,於是他們放棄原來的字意而取它的聲音,這樣的表音,後來隻取它的第一個音節。這樣的表音符號一共有24個,都是輔音,沒有元音。這24個子音又組成很多雙子音和三子音。古埃及人用表意字代表事物的概念,用表音字來讀取,因為很多表音字的讀法是相同的,所以古埃及人又發明了一些部首符號來表示區別,這有點象漢字形聲字中的偏旁,絕大部分文字都有這樣的部首符號。

後來,腓尼基人在古埃及24個子音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而古希臘人以此為基礎,又增加了一些元音字母創造了希臘文字。歐洲各民族又以希臘文字為基礎發展了各自的文字。可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還是字母文字的鼻祖呢。

從商博良成功破譯出象形文字開始,對古埃及的研究才正式展開,所以後世把他尊稱為“埃及學之父”。

1828年,他率隊考察埃及,通過對卡納克神廟中文字的抄寫和釋讀揭開了廢墟之謎。

可惜才高折壽,1832年,年僅42歲的語言天才商博良英年早逝,遺作《埃及文法》《埃及和努比亞文物》在他死後十年中才陸續出版。

商博良不僅成功破譯出了象形文字,而且為其他語言學家提供了方法論上的參考。在他破譯出象形文字不長的時間裏,巴比倫、波斯、赫梯、亞述等古文字也先後被成功破譯。

文字和文學

文字的誕生本來是對語言的一種補充,或者說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書寫的語言。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文字逐漸派生出另外一種令當初創造者想不到的功能——那就是文學。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誕生不久就有零星的文字作品產生。有些東西也許還不能稱為文學,但我們已經能從其中看到文學的苗頭了。

這些最早的文學作品記錄在墓壁上、金字塔和神廟的牆上以及一些零星的紙莎草紙的碎片上。按格式大致可以劃分為詩歌、箴言、自傳、散文和小說。

詩歌

這是一種最早出現的文學體裁,當然,也不排除一種情況,那就是詩歌在文字誕生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或者說同步產生。畢竟詩歌是勞動的產物。也許這些詩歌稱為勞動歌謠更合適一些,奴隸們在傳唱之中,除了消解身體的疲乏之外,也在抒發胸中的鬱結。這和中國的情況比較一致,《詩經》中最早收錄的也正是這樣一些勞動歌謠。從兩者的比較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相同的東西:

我們整天搬運大麥和小麥

倉庫已經裝滿

麥子溢到了外麵

船上也已經裝滿

麥子溢到了外麵

但我們還得搬運

好像我們的心是用青銅做的

這種不滿和《詩經》中的“坎坎伐檀”有著同樣強烈而辛酸的無奈。除了勞動歌謠之外,古埃及文獻中還有大量的情歌,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看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我的妹妹在水那邊

河流從身邊淌過

阻擋了我的妹妹

河流中常有鱷魚出沒

我踏著激流過去

激起陣陣浪花

我的心堅硬如石頭

愛情讓我得到了水中的咒語

把鱷魚視為田鼠

我邊走邊喚她的名字

直到她的身邊拉住她的手

《詩經》中也有被水阻隔的句子:“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水永矣,不可方思。”同是被水阻隔人家連鱷魚都不怕,我們的祖先就沒有那麼勇敢了。這種勇敢還表現在對愛的直白的表達上:

門啊,你是我的生命

為了你我殺掉了公牛

門啊,不要履行你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