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相信這是明朝嗎(2)(2 / 3)

片刻之後,方孝孺說寫好了,朱棣一看,差點沒把鼻子氣歪了,原來方孝孺寫下了四個大字——“燕賊篡位”,說朱棣篡位,或許他並不在意,可是這個“賊”字,卻直接戳痛了他內心中最敏感的地方。於是,強悍的朱棣終於爆發了,他這一爆發,直接創下了中國封建社會刑法史的一個紀錄,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這也不能完全怪罪朱棣,當時他隻是威脅地說:“方孝孺,你就不怕我滅你九族嗎?”

誰成想這個方孝孺也是一個倔脾氣,直接回了句:“有本事你滅我十族!”

唉,這就好比遞給了朱棣一把劍來殺自己一樣,於是乎,一場滅門的慘案上演,方孝孺自己被淩遲處死,和他有關的眾人也都是被施以極刑。

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到了明末那種內憂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複”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罕見的!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而死的官員誌士無數,光後來被追諡有據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就義前每每慷慨賦詩,曆史上管這樣的詩作,叫做“絕命詩”,明朝亡國之後,絕命詩在數量上是空前的多。

比如衛景瑗,他是天啟五年的進士,後來一直在河南做官,後來李自成攻打到了這裏的時候,衛景瑗出門迎戰。可是一介文官又如何能夠抗衡李自成呢?

沒過幾個回合,衛景瑗就被拉下戰馬,李自成知道,這個衛景瑗是一個文化人,有知識、有涵養,如果要是能夠收到自己的帳下,沒準會成為一個諸葛孔明呢!

衛景瑗看出了李自成的想法,死也不肯受辱,幹脆自行了斷吧,他選擇的方式,就像是《紅樓夢》裏描述的方式一樣——撞牆。頓時之間,血流如注,讓李自成也看得心驚膽戰,這時候衛景瑗大聲喊道:“反賊,與我盟而叛,神其赦汝耶!”這意思就是說,你這個逆賊,根本就不配和我站在一起!

李自成是土匪,他才顧不上什麼兩兵交戰的守則,於是就抓了衛景瑗的母親,想讓她來勸說自己的兒子,不要和我作對,乖乖地做我的謀士吧。

衛景瑗又說:“母年八十餘矣,當自為計。兒,國大臣,不可以不死。”說完,就自盡而亡,為國盡忠。

除了衛景瑗之外,明朝自殺殉國官員還有

東閣大學士範景文、戶部尚書兼侍講學士倪元璐全家、左都禦史李邦華、左都副禦史施邦曜、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大理寺淩義渠、庶吉士魏學濂、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禦史陳良謨全家、吏部許直、兵部成德全家、戶部吳甘中全家等等。

由於自殺官員者眾,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難以統計。外國人不太理解這一種現象,任何一朝未能像明朝末年這樣忠死者眾多,崇禎皇帝不知道算是幸福還是算痛苦。

明朝能夠為人稱道的,不僅僅有堅強不屈的氣節,強大的軍事能力、開明的社會風氣還造就了明朝的繁榮經濟和科技發展,當清朝的鐵騎闖進了紫禁城之後,文化科技也好、軍事實力也罷都倒退了數十年,作為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它的空前強大卻被迅速瓦解,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無奈。難怪有“明朝之後再無華夏”之說了。

科技騰飛,火器裝備

氣節是一個民族的脊梁,科技則是這個民族強大的理由,就好比那句廣告語——“科技改變生活”一樣,科技的騰飛,讓明朝更加強大繁榮。可以這樣說,在中國封建社會之中,明朝是科技的集大成者,這話一點都不假,唐朝和宋朝的科技同樣發達,但是經過了元朝在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之後,明朝撿起了這個被遺失了的瑰寶,也正是依賴科技,所以才能在各個領域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績。

天文地理是科技方麵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也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天氣預報,大到防禦天災,都和天文地理學有關係。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明朝中期,在一本叫做《白猿獻三光圖》中,記載了132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係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一向自詡科技發達的歐洲直到了1879年出版的書中才有16幅雲圖,不僅時間上相差了二百多年,就連數量上也是差了一大截。

公元1607年,李之藻撰寫的《渾蓋通憲圖說》發行,這本書分上下兩卷二十一部分,主要介紹了西方星盤的製作原理和方法。書中不僅僅詳細介紹了很多天文方麵的知識,同時還涉及到了西方幾何,可以說這位李之藻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學識淵博,嫻於天文曆算、數學等方麵,同時還“曉暢兵法,精於泰西之學”。在他考取進士之後,曾經跟一位叫做利瑪竇的傳教士學習西方科技,不過這個學生可是青出於藍,他沒有死板地傳承西方科技,而是將西方科技和中國的科學作了一定的融合。也正是因為他出版的這本書,讓徐光啟決定起用他做一件大事,至少在明朝曆史上,是一件大事,那就是撰寫《崇禎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