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一世,這絕對是英國曆史上厲害的角色之一,人送外號——“海盜女王”,這個稱號就來源於她參加的海盜活動。
英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海盜頭子,也叫做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這位原本普通的船員,最終成為在海洋上讓各商船聞風喪膽的海上魔王,支持者和讚助商就是伊麗莎白一世。
曆史上那些有名的人物,尤其是那些敢於挑戰權貴和強敵的人物,他們曾經一定有過不堪的往事,或者可以稱之為仇恨,德雷克同樣如此。最初,他隻是一艘英國商船上的小小的水手,跑碼頭是件辛苦的差事,同樣也是要命的差事。1568年,這一年改變了德雷克的人生,同樣也改變了英國的命運,當時德雷克和表哥一同出海,原本他們的目的地是墨西哥,但是由於途中遭遇了強烈的風暴,根本無法正常行駛,他們隻好向西班牙總督提出申請,希望能夠進入港口修理船隻、躲避風暴。最初西班牙總督本著國際救援精神同意了,可不知道後來是哪根神經不對,又突然下令將英國船員全部處死,德雷克和他的表哥死裏逃生,撿回了一條性命。就是這樣一件事情,改變了德雷克的人生軌跡,原本他隻想通過做船員拿到微薄的薪水,在此之後,他將西班牙視為自己的頭號敵人。
就在這個時候,伊麗莎白女王頒布了這樣一個指令——招納專門打擊西班牙艦隊的勇士,德雷克看到之後,立刻覺得這是一個複仇的好機會,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和能力,他不能毫無戰績前往,口說無憑,財寶開道。
於是他召集了一小批船員,沒有大型船隻,那就改坐小船偷偷地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們知道西班牙的船隻定期會來到這裏運送黃金,隻需要耐心等待,就能夠搶劫成功。
在南美叢林裏他們蹲守了近一個月後,他們終於看到了運送黃金的駱駝隊,在西班牙人滿心歡喜而疏於防範的情況之下,德雷克輕而易舉地得手了,就這樣他們成功地返回英國,並且得到了女王的信任。
在此之後,德雷克的大名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海上搶劫而聞名,反正被他搶的西班牙人也好、葡萄牙人也好,他們的錢財不是搶來的就是騙來的不義之財,德雷克先生搶得可謂理直氣壯,絲毫不需要有愧疚之情和罪惡感。
西、葡兩國的商船航線太長,分布的區域太廣,他們的海軍根本無力全麵保護,這就便宜了那幫英國佬。這次環球大搶劫可謂碩果累累,據後世最謹慎的估計,這次著名的搶劫掠奪的財物大約有50萬鎊,三分之一落入了我們這位大股東伊麗莎白女王的腰包。
當那些海盜船滿載贓物回到英格蘭時,大股東伊麗莎白女王親自來到了德雷克先生的船上,慷慨地授予他騎士稱號。這次遠航激起了英國人發財的勇氣和信心,於是越來越多的英國人開始加入到海外掠奪和貿易的行列中。
通過殖民掠奪,歐洲各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資本主義的累積,從而擺脫了中世紀的黑暗籠罩,也由此進入了工業革命時代,從此,西歐諸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迅速超越亞洲、非洲和美洲許多國家。
歐洲的崛起是建立在其他地區的痛苦之上,以至於有很多聲音都在批判這種殖民掠奪,甚至有人提到日不落帝國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帶著一種鄙夷的態度,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或者說我們不得不反思的是,明朝曾經擁有那樣先進的航海技術,為何卻沒有獲得海上霸權呢?
文藝複興與宗教改革
歐洲各國能夠順利進入工業革命,除了擁有資本累積之外,還有人性的解放,如果光有資金,而沒有人性解放,那麼那些資金遲早也隻會進入統治者的手中,以提供他們奢侈生活。而思想的進步,使得資本主義思想戰勝了封建主義,而這個思想解放就與文藝複興脫不了關係。
前文中我們提到過,中世紀的思想受製於宗教的限製,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製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什麼哲學,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製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裏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由於這樣的思想禁錮,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