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史翠姑兄妹逃難(1 / 3)

詩曰:

東八州動刀兵起,兄妹逃難躲禍殃。

才離險境又遇險,乍出狼窩還見狼。

這邊山河戰亂起,那裏汗宮歌舞狂。

誰人巨手安天下,管教離散複安康?

且說托缽僧托著那缽,一路化緣,回到本鄉,自然認得自家的門,當然,本村人等,見了他也都大吃一驚,就有劉玉米的二叔上前向他說道:“玉米,你怎麼出家了呢?”

劉玉米見了自己的親叔,心頭自然生悲,就向他二叔道:“二叔,我這也是無奈呀。”

他二叔作為一個上了年紀之人,自然曉得人世之艱難,命運之無常,當時就歎了一口氣,對劉玉米說道:

“玉米啊,半個月前,有人從平安州李家鎮來,說起有個人在大雪之夜被趕出賓棧,我和你媳婦兒一打聽,都覺得那人像你——

你這麼長時間沒個信兒來,你媳婦帶上小棒兒前去平安州尋訪你去了!還有我家你弟二發,他也一同去了——誰能想到你卻是出家了呢?”

劉玉米聽了,垂淚道:“二叔,我能死裏逃生,保住性命,全賴諸佛保佑!”

他二叔聽了這個話,也是眼中含淚,說道:“玉米,你出家了,你媳婦與小棒兒娘兒倆怎麼辦哪?你呀你!”

劉玉米含淚道:“二叔,我這裏有十兩銀子,”說話之間,劉玉米掏出化緣化得來的銀子,其中一個整塊的銀錠子,有六兩,另有一塊,有二兩,還有二兩是散碎銀子——此時劉玉米是一股腦兒地掏了出來,都交給他二叔,這才說道:

“二叔,這十兩銀子,八兩給秀芸,讓她帶著小棒兒過日子,我們小戶人家,一年有四五兩銀子也夠用度的了;那二兩銀子,就當侄兒孝敬您和二嬸了——以後秀芸她娘兒兩個還得靠二叔多幫襯呢!”

說到這裏,劉玉米下跪,給他二叔叩頭。

他二叔趕緊拉起劉玉米,說道:“玉米呀,這銀子我不能要,都留著給她娘兒倆罷。看來你出家化緣,也還能弄到點兒銀子哎,依我說啊,你化個幾年緣,多攢點銀子,就回家來,不要做和尚了——

平時呢,把點銀子回來給你媳婦兒和小棒兒,她娘兒倆能過得下去,不也挺好嗎?玉米啊,咱們小戶人家,吃苦受罪是常事,你可千萬不能再像出家這樣想不開啊!”

劉玉米道:“二叔,既然二弟和小棒兒娘兒倆都往平安州去尋找我,我就再去平安州,找他們三個去。”

他二叔聽了,就說道:“玉米,你要去,也等吃了飯再走。你等等,我去地裏喊你二嬸來家給你做點兒吃的。”

劉玉米道:“二叔,算了吧,喊二嬸回家來,看了我這個樣子,二嬸她也會心裏難受,我走了哈!”

劉玉米說到這裏,眼中含淚,轉身就走。他二叔也是眼淚絲絲地,看著自己的親侄子托缽而去。

托缽僧這一番來平安州,竟是沒有遇到自己的二叔家的小弟二發以及妻子秀芸和兒子小棒兒。

回頭再說平安州這邊,秀芸母子兩個,在劉玉米親二叔家那二發弟的幫襯下,三人一路尋到李家鎮悅來賓棧,詢問之下,確知年前那被悅來賓棧在大雪裏攆走的人,果然是劉玉米!

眾人都道是:那樣的天氣,早就凍死啦!

秀芸承受不住這個打擊,當時就癱倒了,小棒兒聲聲哭喊叫“阿媽”;那二叔家的二弟,沒奈何,隻好覓取一輛車兒,帶著嫂子與侄子往回走。恰恰因為坐了車子,就與托缽僧路上錯過,沒能相見。

等到三天後,那秀芸總算好了些,又顧念著家中貧窮,沒有錢來浪費給車夫,於是,叔嫂侄兒三個就辭掉了車,徒步往回走。

——此時托缽僧劉玉米一路再返平安州,也是沒尋見自家妻子兒子和二叔家的弟弟,不免心又灰了幾分,托著破缽,早已不知走到哪裏去了。

所謂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停留,一轉眼,十六年過去了。一日,在這李家大山之下,李家鎮外之南小李村外,有兩騎快馬奔來。馬上二少年,長相相仿,年歲相差無幾。

二少年,正是李詩劍與其弟弟李詩君。

二人都在本國大都之內儒宗修習,師從京都大儒厲文山。一日家信到,說是老父李運晚奄奄一息,要二位公子盡早趕回,若是遲了,隻怕難見最後一麵!

於是兄弟二人,報告師父,厲文山自然不阻攔,隻是告誡他兄弟兩個道:

“你二人今番回家,不免要路過東八州,那東八州之倒馬州、大名州等地大災,頗有流民造反,很不安全,你兄弟二人在路上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