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劍阿媽聽了,當時動容:“師太,莫非史家也往這邊逃難過來了嗎?他們都在哪兒?”
“沒有,沒有。”見智說道:“他們沒過來,我那親戚說呀,他們家逃難路上遇到了賊人,女娃兒受了屈。聽說呀,大約是那史家不好意思再與你們家結親呢。”
李詩劍兩位阿媽聽到這裏,不由得都歎曰“哎喲!”
當天晚上,李詩劍回到家中,他兩位阿媽就跟李詩劍說起娃娃親之事,不料李詩劍心中總有一個身影在,不同意什麼娃娃親。
他兩位阿媽一見兒子不樂意,又想到見智的話,也就正好趁勢作罷了。
見智設法打聽得李家兩阿媽與李詩劍都不願意的信兒,就另找日子,帶了翠姑前來南小李村,路上說道:
“小施主,這南小李村,雖然沒有李晚運這個人,卻有個人叫李運晚,今天帶你去問問看,或許就是你要找的親戚罷?”
翠姑來到,李家兩位阿媽見她雖是長得極俊,但兒子既不樂意,自然也就嫌棄她史翠姑,暗思必是她長得俊才招了賊!
於是李詩劍兩位阿媽就推說:你沒有信物,我兒子也不樂意這門親事;他阿爸死前也沒說清這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乎,竟將翠姑拒這門外!
翠姑年輕臉薄心思淺,哪裏受得了這個打擊?不免哀傷無奈,於是就帶發修行——她心中的想法是,既然你李家不認我,我,我或許能再遇到……
心中有這個身影在,少女的美夢還有所殘存,翠姑當然不同意削發,隻答應見智,帶發修行。修行之後,這師父見智反而日見其刻薄了!
這中間的曲折,翠姑是知曉多少就說多少。
托缽僧聽說後,就問道:“當年你兩家沒留信物嗎?貧僧前時經過平安州,聽說那李詩劍現在是平安州的城主了,他可知你們這個婚約?”
翠姑含淚道:“師兄,我聽說過了的,他是根本就不同意的。”
托缽僧聽了,心下暗思:那李詩劍本是大都名儒厲文山的弟子,果然是少年英雄,不如我幫這丫頭一把,促成他們的好事。君子成人之美嘛!
隻是,他李家既然悔婚,我若直接找李詩劍吧,隻怕不妥,不如用個轉折的法子,叫他二人終能成就眷屬!
想到這裏,托缽僧道:“翠姑,這裏不是你呆的地方,你的委屈,貧僧也明白了,貧僧倒是能幫你一把,你相信貧僧不?”
翠姑此時,也正埋怨見智刻薄——其實她本心,也並不想做這個尼姑,又且這托缽僧雖是隻見過一麵,但昔日卻曾經聽阿爸誇說過他,說他是個俠義僧人。
翠姑願意相信托缽僧,就說道:“願聽師兄吩咐!”
托缽僧哈哈大笑:“師妹,既然如此,你就隨我走吧!”
見智喝斥道:“明塵!你想做什麼?你難道要拐帶人口嗎!”
陸三丫大喝道:“老尼婆!你怎麼說我阿爸呢?阿爸認得你,我陸三丫卻認不得你!小心我的寶劍,可不是好玩的!”
陸三丫生猛得很,當時把寶劍就壓在見智肩膀上了,把見智嚇了個半死,隻剩下念叨“阿彌陀佛”的份兒了。
其實見智法號叫“見智”,卻並非智者,隻不過是個見利眼開貪生怕死的塵世俗人罷了。
見智看到陸三丫這副蠻橫樣子,反而不敢多說她,隻向托缽僧,哆嗦著說道:“明塵!你,你,你想謀害師叔我嗎?”
托缽僧哈哈大笑,說道:“師叔,我行遍天下,十數年來,不知做了多少行俠仗義之事,扶危濟困之舉!看來,我的名聲還不夠響亮!師叔還不知道‘托缽僧’這三個字,說的就是我明塵哪!師叔,我兒子有錢,你別太貪心就是了!”
托缽僧說到這裏,遞個眼色給兒子;他兒子小棒兒果是貼心,心領神會會做事,直接扔了五十兩銀子給見智!
見智早就被銀子蒙蔽了靈智,也就是個沒見識的尼婆罷了,又得了銀子,至此,一個屁也沒有了。
而托缽僧竟是直上前來,拉了翠姑就走!
托缽僧道:“小棒兒,三丫,你們是先跟我去找個朋友呢,還是先去九公那邊?”
翠姑此時,心中猶自震驚:萬萬料不到這托缽僧明塵師兄如此強勢如此大膽,竟是拉著自己直出小李庵!